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主要负责支撑身体、维持行走和站立。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或者长期劳损,许多人饱受膝关节疾病的困扰,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常见手段。对患者而言,规范的术后护理不仅能加快康复进程,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1膝关节置换术
该术式通过植入人工假体替代病变或者受损的膝关节组织,以恢复其生理功能。该术式适用于严重关节炎、创伤性关节损伤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
2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
2.1疼痛护理
若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影响其康复积极性,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或者下肢静脉血栓等,进而对手术效果、恢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故做好术后疼痛管理极其重要。一方面,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避免随意加减用药剂量,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另一方面,在术后早期,可以配合使用冷敷疗法,在患处使用冰袋进行冰敷,单次时长不得超过15分钟,进一步缓解局部肿胀与疼痛症状。另外,重视调整体位,保持膝关节轻度伸直位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进而促进血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2.2预防并发症
感染、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等均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在预防感染方面,患者需确保伤口干燥、清洁,由专业医生定期进行敷料更换操作,并重视观察伤口有没有发红、发热、渗液;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停药;勤洗手、避免他人接触伤口,以防交叉感染。在预防关节僵硬方面,建议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不过需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医生建议,采用持续被动运动来逐步增加患者的屈膝角度;采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来软化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度。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患者可通过穿戴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积;遵医嘱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尝试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和短距离行走;保证每天的饮水量超过1500毫升,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形成血栓。
2.3心理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因疼痛、行动受限等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康复进程。对此,患者家属需重视予以患者情感陪伴和生活上的帮助,以增强其归属感、安全感;在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介入,通过专业心理干预,如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等措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此同时,鼓励患者每天尝试完成一个小目标,如步行5分钟等,逐步建立康复信心。
2.4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促进伤口愈合、恢复肌肉力量、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推荐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摄入充足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以及豆制品等,此类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日常饮食中,患者还需重视摄入充足的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酪、芝麻和绿叶蔬菜,以支持骨骼健康。此外,患者还需重视摄入充足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和猕猴桃等,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愈合。与此同时,适量进食一些燕麦、红薯和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另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以防加重炎症反应,影响消化功能。
2.5用药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止痛药、抗凝药、降压药等多种药物,若用药不当,则可能引起各种副作用。故患者应严格执行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擅自加倍补服。重视关注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抗凝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的发生风险。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任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黑便、皮肤瘀斑、头晕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医。此外,保存详细的用药记录同样重要,这样做有利于医生评估疗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6定期复查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在术后1个月对伤口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检查;在术后3个月对功能恢复程度、步态稳定性等进行重点评估,同时通过X光检查人工假体的位置是否存在异常;在术后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了解并掌握患者整体恢复效果,同时制定适合的长期生活方式调整和运动指导计划。在此之后,每年需要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心理调节、营养补充、规范用药和定期随访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告别膝痛、重获新生”的目标。
(作者单位系萧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