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工厂”,担负着过滤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任务。一旦患上肾病,患者不仅身体健康受损,还会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目前,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约为8.5亿,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超过1亿,且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大家应当重视肾病,不要让这一疾病威胁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家有肾病患者的人们,应当做好护理与监测,不要陷入“过度关注”和“照顾不当”等误区。
一、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一)饮食护理
1.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肾病患者可食用牛奶蛋白、瘦肉蛋白、蛋清蛋白等动物蛋白,少食用植物蛋白。由于主食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所以肾病患者应少吃主食,可通过土豆、莲藕、白薯等食物饱腹,这些食物淀粉含量高且蛋白质含量低。
2.控制钠摄入量
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食盐量,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5克。对于血压状况较差的患者,为了减轻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应将每日的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下,不可食用咸菜、腌肉、咸鸭蛋等含高盐食物。
3.控制钾摄入量
与健康人相比,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差,需严格控制钾摄入量,少食用香蕉、菠菜、菌菇、橙子等食物,以减轻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为肾病患者做饭时,可在烹饪之前将食材放入开水中焯2~3分钟,以减少钾含量。
4.控制磷摄入量
为减轻高磷血症的发生风险,肾病患者需减少坚果、海鲜、肉汤、薯条、方便面等高磷食物的摄入。如果情况允许,肾病患者可适量使用磷结合剂,以减少磷的吸收。
5.控制水分摄入
肾病患者需长期监测每日尿量,以评估肾脏排水功能。如果尿量显著减少,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来说,如果发生无尿、尿量减少等现象,应将前一日尿量加上500毫升作为每日摄入水分。
6.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因为饮食限制,肾病患者容易缺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需及时补充。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的肾病患者,其维生素的吸收减少,更需适当补充。
(二)生活管理
肾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在夏季,肾病患者需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在冬季,肾病患者需注重腰部保暖。日常生活中,肾病患者应尽量穿着宽松棉质的衣物,以减少皮肤摩擦。
(三)运动处方
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分级不同,其适宜的运动方式有所差异。对于代偿期患者,应选择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方式,30分钟/次,保持心率≤110次/分;对于失代偿期患者,应选择慢走、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当患者出汗时停止运动;对于透析期患者,应选择床上伸展操,密切监测血压波动。
二、肾病患者的日常监测
(一)尿液监测
1.尿液性状
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正常情况下,尿液呈现出淡黄色、透明。如果尿液的颜色变红、变深、变浑浊或出现长时间不消散的泡沫,可能提示血尿、蛋白尿,需加以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2.尿量改变
测量并记录每日尿量。健康成人的每日尿量通常在1000~2000毫升之间。如果尿量显著减少或增加,应警惕肾功能变化,及时寻医就诊。
(二)血压监测
肾脏出现问题时,会引发血压异常升高。肾病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重视血压调节。如果条件允许,肾病患者可每日测量两次血压,早晚各一次。检测血压前半小时内,患者需做到不进食、不大幅运动、不饮用咖啡等饮品、不吸烟。
(三)水肿监测
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水代谢异常,以致水钠潴留,容易出现水肿。肾病患者每日应观察身体有无水肿,用手按压脚踝、小腿前侧等部位,一旦按压后产生凹陷且不易恢复,即为水肿。
(四)血糖监测
高血糖会影响人体的血管功能,包含肾脏血管,容易加重肾功能损伤。因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病情稳定、血糖状况良好的患者,可每周检测2~3次血糖;对于病情有变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应每日检测多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及夜间血糖。
(作者单位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