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关于眩晕症的认识和治疗

陈 茜

版次:A04  2025年07月17日

眩晕症发作时患者感觉天旋地转的晕,而且还伴有冒冷汗、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在实际治疗此类症状时,需要明确其发病原因,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从中医角度治疗眩晕,需要准确诊断和根治病症,并做好调养,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一、眩晕症概述

眩晕症属于一种位置性或者运动性错觉疾病,导致人和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眩晕症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突发性的旋转性眩晕,患者会感到周围物体或者自身在旋转、摇晃或者移动。与此同时,患者还有着耳鸣、出汗、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从眩晕症的分类来看,具体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假性眩晕与真性眩晕。假性眩晕主要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包括贫血、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中毒、尿毒症、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疾病等,患者往往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头晕,但无明显转动感。真性眩晕主要由前庭系统、本体觉以及眼疾病所引起,存在明显的自身或者外物旋转感,结合具体的受损部位,可以将其划分为前庭性眩晕、眼性眩晕、本体感觉障碍性眩晕。

二、中医对眩晕症的认识

从中医角度展开分析,眩晕症一般与虚、痰、火、风等因素有关,因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从眩晕症的病机来看,其与清窍失养或者痰浊上扰有关,会导致脑神失养或者脑窍被扰。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有效展开辨证施治,使患者的脏腑功能得到调整,有效平衡阴阳,并祛风化痰。眩晕和脏腑功能失调具有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肝阳上亢,其所引起的眩晕,一般伴有耳鸣、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滋阴清热和平肝潜阳。其次,对于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具体表现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在实际治疗时需要益气养血和安神定志。再次,对于痰浊中阻所引起的眩晕,一般伴有食欲不振、胸闷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治疗时需要确保健脾和胃以及化痰祛湿。最后,对于肾精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具体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在治疗时需要有效益髓生血和补肾填精。

三、眩晕症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1.真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真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对于肝阳上亢证,患者一般表现为头痛且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对于痰浊上蒙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头重如裹、眩晕、食少多寐等。对于气血亏虚证,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倦怠懒言以及脉细弱等。对于肾精不足证,其具体表现为眩晕日久不愈,并有着健忘耳鸣、腰酸膝软、精神萎靡、舌红少苔等症状。对于不同证型的眩晕症,需要合理选择选用中药方剂。对于肝阳上亢证,可以选用天麻钩藤饮或者镇肝熄风汤,确保可以平肝潜阳和熄风止眩。对于痰浊上蒙证,可以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者温胆汤,确保实现和胃止眩和燥湿化痰。对于气血亏虚证,可以选用归脾汤或者八珍汤,确保可以补虚止眩和益气养血。对于肾精不足证,可以选用左归丸或者六味地黄丸,确保可以养阴止眩和补肾填精。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针灸疗法,可以选用太冲、内关、百会以及风池等针刺或者艾灸等方面,确保可以有效疏通经络、止眩定晕、调和气血。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循环、解痉止痛,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对于推拿疗法,可以采取头部和颈部推拿的方法,使患者的肌肉紧张得到缓解,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以此来提升止眩效果。在此期间,还可以配合刮痧和拔罐等方式,从而有效增强疗效。

部分眩晕患者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中医强调心身平衡,建议患者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冥想、太极拳等活动,以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眩晕症状。

2.假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假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治诊疗,需要做好以下内容。首先,需要辨虚实,假性眩晕一般由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需要辨别虚实,以虚证为主者在治疗时需要有效补虚,实证为主者则需要有效祛邪。其次,需要察脏腑,假性眩晕和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需要对脏腑虚实进行仔细观察,以治其本。再次,需要分寒热,需要对寒热轻重分清,按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进行治疗。最后,需要观舌脉,对患者舌象和脉象充分观察,以此来辅助辨证施治,如果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多为阴虚火旺,需要滋阴降火。此外,还需要采取辅助治疗方法,做好饮食调理,加强精神调养,保证具有充足睡眠,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对于眩晕症,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并准确辨证施治,确保对症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如此既能缓解眩晕症不适,又能调和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单位系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