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市“颜值” 提升城市“气质”

——我市以“绣花”之功塑文明之美铸品质之城

版次:01  2025年07月17日

本报记者 张 静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久于文明。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整容”的精致、“绣花”的细腻,精心描绘宜居宜业的环境品质新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有力的标准规范。我市从制度入手,出台《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修订《淮南市城市绿化条例》,编制《淮南市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导则》16项,制定专项规划、“门前三包”责任制、环卫作业质量、垃圾全程治理、园林绿化监管等标准规范,引领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贯穿衔接。市城管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各类整治方案,确保工作有章法、评价有标尺、落实有抓手。

强化机制引领,构建统筹有方的运行体系。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适时召开专题推进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推动解决难点问题。市城管局领导班子分区包保,轮流带队每日夜查,现场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发挥市城管局作为市城管委办公室和市容环境工作组办公室的双重职能,坚持牵头抓总、“督”“战”一体,形成属地管理、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量身制定、研发运用“五个网上”智能系统,入选2024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智慧城管月均采集案件1.3万件,采取专项督察、延伸督察、重点督察等方式,向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送发督办函、提示单,“清单+闭环”整改重难点问题3.4万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强化民生导向,办好惠民有感的“关键小事”。我市立足“小切口”,开展“安家”“暖心”“护学”“排雷”四个行动,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分类推进为早餐夜市摊点“安家”、为修补类小商小贩“安家”、为瓜农果农“安家”、为小广告“安家”、为非机动车辆“安家”等“安家”工程,实现市容与民生共赢。创新提出“流动摊点固定化、固定摊点规范化、规范摊点精品化”的思路,通过定点建设、潮汐疏导、帮扶安置等举措,规范各类摊点7000多处,入选省级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开展“护学”“护考”“护航”等行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问题5.9万余个,畅通学生出行路。整改广告设施隐患2106处,对全市69215个城市窨井建档归集确权,消除窨井盖隐患2490处。重要节日期间,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停车场110余处、提供停车泊位1.4万余个,推行柔性执法,彰显管理温度。

强化行动抓手,开创施治有序的管理局面。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创城惠及人民。我市聚焦美化、绿化、序化、净化,一体推进“六大提升行动”“八大主题活动”,全面落实“十件关键小事”,打造“席地而坐”区域,深化“每日一路”综合整治与各类专项整治相结合,实现管理由“规范化”到“精细化”的跨越升级。开展“治乱”行动,疏导乱占道问题10万余处次,拆除乱搭建4.3万平方米,清理乱张贴12.6万余处,施划非机动车停车标线60.7万余米,增划机动车停车泊位4073个,劝导、规范、查处非机动车乱停放46.2万辆次、机动车乱停放43万辆次。开展“清脏”行动,打好环卫清扫、路面清洗、垃圾清运、绿化带清掏等深度作业“组合拳”。督导辖区治理背街小巷4085条、老旧小区1331个、城乡结合部2711处、农贸市场周边2099处,清运垃圾杂物18.6万吨。开展“美颜”行动,对沿街2697处城市家具实施美化安全提升。开展“控污”行动,检查餐饮油烟21.3万家次,责令整改466家次,取缔占道经营性小煤炉2098个,牵头验收“四整治一保障”案件2947件。推进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和资源化利用,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全国试点成果进一步巩固。开展“护绿”行动,排查处理市政园林问题2.6万余起,推进绿化管理服务进社区,形成“民声呼应”典型案例。开展“强基”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餐厨垃圾全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在全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6年排名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