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参保 托底困难群众

版次:A01  2025年07月15日

本报讯 近年来,八公山区将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制度保障、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该区共资助困难群众1061人,资助金额38.484万元。

健全制度体系,织密政策保障网。该区精准界定资助对象,严格依据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认定标准,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等群体纳入资助参保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资尽资”。科学制定资助标准,实施分类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对象90%资助,监测人口50%资助。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医保、民政、乡村振兴、财政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和信息交换,实现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实时更新,确保资助参保工作无缝衔接。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参保便利度。该区依托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将参保服务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参保手续。创新“智慧医保”模式,积极推广线上参保,支持困难群众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自助办理参保登记。针对行动不便或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特殊群体,组织基层医保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强化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入户宣讲、村(社区)广播、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资助参保政策,同时制作“明白卡”发放至每一户困难家庭,详细标注参保流程、资助标准和报销待遇,确保政策家喻户晓。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八公山区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医疗负担明显减轻,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