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八公山区幼儿园山王镇分园暑期托管班里,孩子们正沉浸在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中。非遗扎染课上,白色布块在孩子们手中渐染成靛蓝,“青出于蓝”的典故讲解更加浅显易懂;豆腐制作台前,磨浆、点卤的实践让孩子们惊叹于这项古老技艺的智慧;《淮南子》文化课堂上,“塞翁失马”等成语故事通过动画和互动讲解变得鲜活有趣。该暑假课堂依托八公山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得到了家长们的点赞。
本报通讯员 胡 捷 摄
版次:A01 2025年07月15日
近日,在八公山区幼儿园山王镇分园暑期托管班里,孩子们正沉浸在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中。非遗扎染课上,白色布块在孩子们手中渐染成靛蓝,“青出于蓝”的典故讲解更加浅显易懂;豆腐制作台前,磨浆、点卤的实践让孩子们惊叹于这项古老技艺的智慧;《淮南子》文化课堂上,“塞翁失马”等成语故事通过动画和互动讲解变得鲜活有趣。该暑假课堂依托八公山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得到了家长们的点赞。
本报通讯员 胡 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