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优化其育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课程能够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推动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提高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实践课程育人模式迫切需要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一、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实践教学平台
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机遇。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实践课程育人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实践教学平台已成为一条发展必经之路。智慧实践教学平台能够对丰富多样的各类教学资源加以整合,突破时间和空间带来的限制,给予学生更为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实践学习体验,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及指导工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民办高校可着手搭建一个集在线学习、虚拟仿真实验、实践项目管理以及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资源层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将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变,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材以及案例分析等资料并上传至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可引入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针对部分高成本、高风险或者在现实中难以开展的实践项目,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里进行操作与探索,提高实践体验。平台可设置实践项目管理系统,教师能够发布实践任务、分配学生小组以及监控项目进度,学生则可以提交实践报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还应建立互动交流社区,学生之间可分享实践经验、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高效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实践课程育人质量的关键途径,借助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高效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实践课程能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让学生于真实的产业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这种育人模式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又能帮助高校了解行业动态及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民办高校需积极主动地同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业展开深入且全面的合作,共同制定实践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高校与企业可携手联合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职业标准确定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实践项目以及专业指导教师,高校则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以及技术研发方面的服务。在实践教学进程中,企业工程师可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学习与成长。高校也可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及技术需求,把企业的最新理念与技术引入课堂之中。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提前和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高校依照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借助这些措施,将真正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社会责任,培育时代新人价值观念
民办高校实践课程育人需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促进时代新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实践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奉献精神与担当意识,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办高校实践课程可设置社会责任教育模块,把社会责任理念渗透至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课程设计方面,依据不同专业的特性,挑选有社会意义的实践项目,如环保公益项目、社区服务项目以及扶贫助农项目等,在实践进程中引领学生留意项目对社会以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活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可举办主题班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志愿者为学生讲述社会责任的案例与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学生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在实践课程里的社会责任表现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竞争实力培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日益成为民办高校实践课程育人的关键目标。国际化视野可以帮助学生知晓国际前沿技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民办高校要借助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平台,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可积极主动地与国外高校及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及方法,同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以此让学生获得前往国外高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可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指导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带来国际前沿的知识与技术。要引入国际优质的模式案例、实验设备等实践教学资源,以此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实践课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设置跨文化交流项目以及国际合作实践项目,使学生在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科竞赛及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脉资源。借助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推动民办高校实践课程育人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应从依托信息技术、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多个方面入手,在未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探索实践课程育人模式的全新方向,不断创新发展策略,培养出更多拥有责任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各类新型人才,助力民办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辽宁财贸学院)专项课题“新时代民办高校实践育人作用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SZZXKT2024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西京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