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贫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肖 红

版次:A02  2025年07月11日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每升120克,非孕期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每升110克,即可判定为贫血。贫血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影响生活的同时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1、成人贫血的病因

因素一:营养缺乏。在血红蛋白合成中,铁是很重要的一种原料,若在日常饮食中长期铁摄入不足,或者存在吸收障碍问题,均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患病风险。叶酸参与红细胞成熟过程,若长期膳食不均衡或者酗酒,容易引起叶酸缺乏,诱发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胃切除术患者、长期素食主义者或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容易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因素二:失血。因外伤、内脏受损或生产引起短时间内血液大量流失,导致血容量迅速下降以及红细胞计数减少,进而引发急性贫血。因消化道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大或者反复鼻出血等引起体内铁储备逐渐下降,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引发慢性贫血。

因素三:慢性疾病。结核或艾滋等传染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或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性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进而诱发贫血。

因素四:遗传。某些贫血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在我国,地中海贫血常见于南方人群,可能是因为珠蛋白基因缺陷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镰状细胞贫血常见于非洲裔人群,观察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呈现“镰刀形”,容易发生破裂,进而引起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形态异常,容易破坏患者的脾脏,从而诱发贫血。

2、成人贫血的治疗方法

其一,实施对症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通过口服铁剂的方式,纠正贫血,若不能口服或者吸收效果不佳,患者可遵医嘱接受静脉补铁治疗。在日常饮食方面,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吃一些牛羊肉、猪肝以及黑木耳等铁元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及柑橘和猕猴桃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促进铁吸收。另外,还需积极治疗引起铁元素缺乏的原发疾病。叶酸缺乏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叶酸片,纠正贫血,一般情况下叶酸服用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5毫克,持续到贫血症状完全消失,大概为3个月,患者还可以适度吃一些动物内脏、豆类以及蔬菜等,以确保每日叶酸摄入充足。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肌注维生素B12的方式,纠正贫血,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周需要注射2到3次,持续治疗1个月后遵医嘱改为维持剂量,轻度缺乏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口服相关制剂。

其二,治疗急性或慢性失血。对于急性失血患者,遵医嘱立刻采取止血、输血以及抗休克治疗。对于慢性失血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各项医疗检查,以明确出血源,后接受专业治疗。

其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并控制原发疾病是改善贫血的重要环节。患者通过接受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生成。肾性贫血患者通过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进一步改善贫血症状。

其四,治疗遗传性贫血。结合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不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则需要遵医嘱进行定期输血以及去铁治疗,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状态。如果条件允许,地中海贫血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作手术治疗,以彻底根除疾病。镰状细胞贫血患者一般使用羟基脲、红细胞生成素配合补铁进行治疗,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输血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大多采取脾切除手术治疗,术后需重视预防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其五,调整生活方式。若贫血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推荐其参与一些有氧运动,以强化其心肺功能,提高其血液携氧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严重贫血患者不得参与剧烈运动。贫血患者在运动期间应重视关注个人身体反应,合理选择运动方式与强度。良好的睡眠利于维持正常生理节律并提高人体免疫力,故贫血患者需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除了上述内容,贫血患者还需要重视定期参与体检,尤其是高风险群体,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问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与上述内容相结合,血液检查提示存在贫血后,需在医生帮助下明确贫血的成因,接着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单位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