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日报记者 储著坤 沈夙婉
七月的皖西大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而比这天气更炽热的,是六安市各经济开发区的澎湃发展活力。连日来,记者深入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生产一线,感受该市民营企业“智造”转型与市场“双循环”的同频共振。
在六安经济开发区,走进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车间,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出口国外的电脑包、书包、运动背包整装待发。内贸订单同样火爆,发往广州、苏州等地的箱包,每天可达8000只左右,订单已经排到8月底,这红火的势头,丝毫不惧炎炎夏日的热度。
“去年,内销与外销各占一半,外销金额约7000万元;今年还在持续增长,仅7月和8月,每月都拿到了1200万元的订单。”安徽星星轻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吉天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信心。
谁能想到,3年前,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70%的订单,还依赖美国市场。如今,企业已经实现内外贸占比平分秋色的华丽转身,产品远销欧盟、日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果断布局国内市场,构建起“双循环”发展格局。
在布局“双循环”的同时,智能化、自动化成了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发力的重要方向。企业聘请香港、台湾专业团队,全力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4台全自动裁床和80台电脑模板机的投入使用,让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到40%以上,生产线实现全面升级。全自动裁床设备搭配超级排版软件,彻底告别了人工裁剪效率低、精度不稳定的弊端,企业生产模式焕然一新。
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带来的“降本增效”,让安徽登克尔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业务边界不断拓宽。企业能轻松应对各种高难度样板切割,灵活承接复杂设计和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市场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淡季不淡”的多元经营策略也应运而生。在生产淡季,企业抽调生产小组灵活转产汽车座套,柔性生产体系就像一块“万能补丁”,有效填补了产能空档。
作为“中国板材之乡”,叶集是全国知名的板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在叶集区腾发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处处都升腾着忙碌的“热气”,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拼版、压板、实木封边等精细作业。
近年来,这家企业持续加大技术设备更新升级力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跃上新台阶,精心打造的卧房、餐厅、客厅三大系列家居产品,更是远销新西兰、澳大利亚。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投入设计研发和业务拓展,让产品畅销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大市场。
在六安市欧尚皮具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涤纶手提包装上货车,迅速发往世界各地。企业外贸负责人张玲说:“客户大部分来自RCEP成员国,今年1至5月,公司共为2660余万元的出口货物申领了70份RCEP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优惠达133万元。”
聚焦企业需求,全市税务系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精准服务,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市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共办理出口退税2.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26户。“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底气和信心。
“常态化开展外贸企业培训会、关企交流会,解读RCEP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等政策。组织专人梳理政策实施细节,对照企业出口商品产销国目录,靶向推送享惠标准,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六安海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至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其中,外贸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出口29.7亿元,增长4.2%,占97.1%。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登克尔”的智能裁床落下精准的切割线,当“腾发家具”的木纹在异国家庭延伸温暖,当“RCEP证书”在打印机上徐徐吐出,扎根在皖西大地的民营企业,手握“智造”与“双循环”正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