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停育是指胚胎发育停止或胚胎丢失的病理过程,多数孕妇无明显症状反应,少数孕妇可见阴道流血、早孕反应缓解、下腹疼痛等表现,往往以不全流产、稽留流产为最终结局,临床处理难度较高。胚胎停育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对母体身心健康的损伤破坏,除了会因清除胚胎组织出现感染、子宫穿孔、宫颈撕裂等不良情况外,还可能会导致习惯性流产、凝血功能障碍,乃至不孕的发生,且胚胎停育后孕妇易出现悲伤、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健康严重受损。因此,在了解明确胚胎停育原因的基础上,事先开展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应对,对保障母婴健康安全、改善妊娠结局十分有益。基于此,本文将从4个方面讲解胚胎停育原因,并介绍5点预防措施。
1、胚胎停育常见原因
1.1胚胎因素
卵子老化、精子DNA碎片率高等精子或卵子质量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受精卵质量,增加胚胎停育风险。夫妻双方或一方存在倒置、平衡易位等染色体异常问题,以致生成的受精卵也伴有染色体异常问题,故而停育。据统计,胚胎停育的发生,染色体异常原因占5-6成。如进入了分裂增殖阶段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会诱发胚胎停育。
1.2母体因素
良好的妊娠环境是胚胎顺利正常发育的关键、核心,而在母体出现以下4种情况时,妊娠环境遭到破坏、损伤,难以满足胚胎发育要求,因而停育。第一免疫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免疫障碍问题可能会造成母体免疫系统供给胚胎,进而导致胚胎停育;第二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糖尿病、甲减、黄体功能不足等问题,在增加胚胎着床难度的同时,还会毁坏胚胎发育环境;第三感染。弓形虫、支原体、风疹病毒等感染因素是胚胎停育或畸形的主要原因;第四子宫结构异常。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单角子宫等问题不利于胚胎顺利着床和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
1.3生活环境
夫妻双方或一方存在熬夜、酗酒、长期摄入咖啡因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其精子或卵子质量的降低和身体机能的减弱,致使胚胎质量较差,无法正常发育。
1.4其他因素
孕期发生物理与化学暴露,如长期接触甲醛、汞、X射线等有害物质,会对胚胎细胞造成直接性损伤,引起停育。孕妇误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等有损胚胎发育的药物,或其有打胎意愿,私自服用流产药物,以上情况都可能造成胚胎停育。
2、胚胎停育预防措施
2.1做好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既是不良妊娠因素有效减灭杜绝的重要举措,又是保障胚胎健康发育、改善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夫妻双方应积极听从医师建议完成孕前全面详尽的身体检查,如性激素水平、TORCH、支原体等检查项目有助于潜在疾病的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家族遗传史、妊娠史、染色体检测、基因筛查等可以为医师准确评估妊娠孕育风险提供可靠科学的数据支持等等。同时,夫妻双方还需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做到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科学运动、保持愉悦情绪等,以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母体妊娠环境。
2.2注重孕期保健
孕妇务必注重孕期营养物质的均衡全面摄入,多食用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特别是孕早期的叶酸补给,必须足够、充分,每日不得低于400μg,以规避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出现。注意感染的防范应对,通过远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定期清洁消毒等方式提高病原菌清除率,防范感染,如感觉身体不适,需第一时间就医问诊,并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尽可能减少X射线、汞等有害物质接触的同时,还需缩短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减轻电磁辐射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产检时每位孕妇必须重视、且必须做到的孕期注意事项,孕早期的阴道超声检查可提供胎芽、孕囊等情况数据,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可以展示科学有效的胚胎发育信息,NT检查可为胚胎有无染色体异常或先天畸形问题提供准确客观的判定依据。
2.3调适心理状态
孕期可通过听音乐、短途旅游、养花、正念冥想等措施消灭负性情绪诱发因素,保障积极正向心理状态的稳定维持,对孕妇内分泌功能改善、胚胎正常发育大有裨益。
2.4于最佳生育年龄生育
年龄与个体的生育能力呈负相关性,最佳生育年龄阶段个体的身心状况发育成熟,精子或卵子质量较佳,此时进行生育有助于妊娠期并发症的规避和良好妊娠结局的获得,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女性则为23—30岁。
2.5节制性生活
孕早期即孕期前三个月,应禁止性生活;无孕育计划的夫妻应做好避孕措施。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胚胎停育的影响因素,切实开展孕前检查、孕期保健等预防应对措施,可以很好地防范胚胎停育、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单位系萧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