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生之笔绘时代华章

——读《共生共荣: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版次:03  2025年07月09日

周 丹

当前,全球化浪潮与文明互鉴交织,作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命运与共中不断展现“大国担当”。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传亮在《共生共荣: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里通过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解读,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书中紧扣“共生共荣”主题,从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国际会展、社会治理、执政绩效、中国式现代化十大领域切入,以发展实践诠释“共生”逻辑,以理论创新回答时代之问。作者认为,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和独特的做法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而中国共产党在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积极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因此,“共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荣”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作者用大量实例证明,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秉持共生共荣的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在“脱贫攻坚”章节中,作者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到“六个精准”的具体措施;从中办、国办印发相关政策文件,到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22个中西部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作者将福建、宁夏等地的鲜明案例化作全球减贫史诗的注脚,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面对“创新是人类前行的动力”的全球性命题,作者深入剖析中国方案的理论内核。书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固定思维,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范式。如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双创”与“放管服”改革互促互进,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等等。这些实践背后,实际上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以公平促合作、以发展谋共赢。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置于全球视野下考察。书中专章分析党建经验的世界启示,如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以及建设以党校为主的干部教育矩阵等,为其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参考。这种将“中国之治”与“世界之治”相关联的论述,凸显了理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共生共荣》的态度是建设性的。在这个容易陷入对立和对抗的时代,共生共荣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的现实目标。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说了什么,更在于它怎么说——用理性代替情绪,用对话代替对抗,用建设代替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