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春
现代化,这一自近代以来便如影随形,始终萦绕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命题,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与追求。它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力攀登,试图领略那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李怀印教授的《中国的现代化》,犹如一部宏伟壮丽的历史长卷,以其深刻独到的见解、广阔无垠的视野和严谨缜密的论证,缓缓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那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
本书开篇便以一系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问题为线索,犹如一把把钥匙,引领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化的诸多关键方面。中国现代化究竟走过了怎样一条独一无二、别具特色的轨迹?其核心问题的本质究竟为何?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又存在着哪些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本质区别?在坚定不移地迈向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中国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难题分别是什么?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灯塔,贯穿全书的始终,引导着读者如同置身于一场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探索之旅,逐步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化那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全貌。
书中立足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诸如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重要因素,精心铺陈出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递进、气势恢宏的壮丽历史画卷。在整整二百年的宏大视野中,作者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历史导游,带领我们悠然领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从1850年晚清时期现代化艰难困苦的发轫之初,那时的中国,犹如一艘在风雨中飘摇的巨轮,刚刚开始艰难地调整航向,试图驶入现代化的航道;到改革前30年经济增长在曲折坎坷中不断探索的历程,期间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从未放弃前行的脚步;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中国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在现代化的天空中迅猛翱翔;直至对2050年中国现代化前景高瞻远瞩、充满希望的展望。这种对历史细致入微的梳理与对未来理性客观的展望,不仅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敏锐独到的历史洞察力,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书中内容更是极具思想深度,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等待着读者去挖掘、去发现。在重新认识前现代中国部分,作者别出心裁地探讨文化传统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化的根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视角。儒家伦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并非是过时的、陈旧的观念,而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在分析晚清国家转型时,“三重均衡态”的分析框架独树一帜、新颖独特,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深刻而透彻地揭示了转型的路径与成败。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晚清时期的国家转型是在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改革前30年经济增长路径的再认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原因的剖析,更是打破了常规认知的束缚,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人不懈努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结果。
在全球背景下审视中国现代化是本书的一大耀眼亮点。作者独具匠心地将中国置于世界舞台的中央,通过与西方现代化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对比,清晰明了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展开的独特方式。这种跨文化、跨时空的比较研究,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优势与挑战。我们看到,中国现代化既借鉴了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结合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传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同时,这种比较研究也为我们思考当下复杂多变、风云莫测的国际局势提供了有力的历史借鉴。让我们明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各种挑战,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现代化》无疑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佳作。它不仅为专业学者提供了丰富详实、深入研究的新素材,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学术新领域的大门,也为广大关心中国发展的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明亮窗口。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中国现代化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更加清晰地认识过去的辉煌与沧桑;我们能够立足当下,深刻理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更加坚定地把握现在;我们也能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为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持续前行汲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