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东华
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校园生活、浓郁的校园文化……走进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不仅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也能感受到浸润人心的文明之风。
近年来,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创建文明校园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学校文明程度,让文明之花在美丽校园中绚烂绽放。
思想引领是文明校园创建的核心。学校秉持“阳光做人,敏行做事”的校训,在“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办学理念指导下,以体验德育、体验教学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课、主题班会等组织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同时,坚持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导学生成为文明使者,开展好“生活小细节 德育大课堂——田区十六小100个德育细节”周主题教育,每月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文明班级。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坚持举办争夺红领巾奖章、人人争当“志愿者”活动、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竞赛。学校成立“雷锋志愿者爱心小分队”,每年学雷锋月评选校学雷锋标兵。注重劳动教育,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劳动中队、劳动标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关键,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学期岗位质量考评、班主任考评、优秀团队考评等各项测评机制,连续举办十多届师德论坛,每年评选优秀教师、每学期评选“校优秀班主任”。坚持教学做一体,践行体验教学,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体验教学校本课程的探索。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老师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兴趣指向,积极构建“1+X”生活力课程体系,形成了以“生活准备课程、兴趣社团活动课程、校园文化教育课程、校园主题节活动课程、校外实践课程”等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丰富和补充了体育、科学、艺术、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等体验课程,建立了具有田十六小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发展特长的自由天地,为教师搭建提升素质、发展专长的平台,助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在市运动会、舞蹈展演、啦啦操比赛、英语比赛、科技比赛中屡创佳绩。
校园文化是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载体。该校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充分利用走廊、墙壁、校园文化栏等载体,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板报、手抄报、美术、规范字书写作品评比,将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