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紧密相连。虽然其具体起源尚无确切定论,但诸多文献与考古发现表明,它承载着上古时期先民与洪水斗争的集体记忆,是中华先民治水实践与智慧的历史文化结晶。大禹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将大禹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借助大禹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设计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各类文创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同时,通过这些文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进一步传播大禹文化,提升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深挖大禹文化精髓,打造文创产品独特设计亮点
大禹文化蕴含丰富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着艰苦奋斗、公而忘私、尊重规律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现实价值。将大禹文化融入文创设计实践,赋予产品美学、艺术与学术价值,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路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可提取大禹文化中的治水故事、图腾符号等元素,采取解构、变形、同构等设计手法,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将其转化为文创产品独特的装饰元素;另一方面可将大禹治水故事作为文创产品主题,通过故事性叙述,融合大禹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避免文创设计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增强产品的文化感染力和市场吸引力,满足消费者深层次文化需求。例如,四川北川的《少年禹传奇》系列文创产品以动漫形式重构大禹的成长故事,通过Q版钥匙扣与鼠标垫的色彩碰撞,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体现了“青年文化审美”与“传统精神内核”的融合策略。该系列产品深入挖掘大禹幼年成长阶段的故事细节,将其与北川当地羌族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大禹文化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同时,更贴合年轻群体的兴趣点。
二、锚定市场需求风向,提升大禹文创产品竞争实力
新时代背景下,大禹文创产品若想赢得受众青睐与认可,必须精准锚定市场需求,将其作为产品研发与设计的核心指引。设计前期,需对目标人群进行深入调研与细致剖析,全方位洞察不同年龄层次、职业群体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审美偏好。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大禹文化特色,立足市场需求,扩展应用领域,既要传播好大禹文化精神,又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持续推出高质量的大禹文创作品。
蚌埠市博物馆文创体验中心推出的“大禹治水套色章”与“双墩笑脸”等文创产品,通过集章打卡、萌化文物形象等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该系列产品不仅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运用当代设计语言进行重新诠释,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大禹治水套色章”巧妙地将大禹治水的路线图、工具等元素进行简化和艺术化处理,设计成多枚印章,消费者在集章过程中,仿佛能跟随大禹的脚步,感受治水的艰辛与智慧;“双墩笑脸”文创产品则以蚌埠双墩遗址出土文物上的独特笑脸形象为基础,结合大禹文化元素,设计出可爱有趣的文创周边,让古老文化焕发出青春活力,成功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三、融合当代前沿技术,丰富大禹文创艺术表现形式
当今时代,数字化技术与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生产方式。蚌埠市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涂山治水场景,用户可通过头显设备“亲历”大禹劈山导淮的历史场景,实现从“观看”到“参与”的体验升级。用户在虚拟场景中,不仅能看到宏大的治水场面,还能与虚拟角色互动,深入了解治水过程中的策略与艰辛,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大禹文化的传播效果。
此外,设计师可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大禹治水场景的微缩模型和大禹形象的立体雕像等,将大禹文化的经典元素以更加精细和立体的形式展现,显著缩短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增强大禹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促进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四、培育专业设计人才,驱动大禹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大禹文创产业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亟需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以及文化传承与技术融合等路径,培养兼具文化素养、设计能力与市场敏感度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高校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升文创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首先,地方高校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艺术设计与文化学、工程学、数字技术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探索开设跨学科课程,努力培养出既懂设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课程中的文创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课程教学的初级概念,而需要让文创设计的过程在学校层面、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中得到实质性操练。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如建设校内外大禹文化研究院或大禹文创设计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师生的设计能力。最后,高校还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工作,通过项目化教学带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创新,促进大禹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可紧密围绕自身的区域优势,为大禹文创产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进一步推动大禹文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文创产业与传统文化不断交融的当今时代,大禹文化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让史前治水智慧与民族精神穿越时空。大禹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仅通过设计创新、技术赋能激活了文化基因,更以市场导向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价值桥梁,使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文明内核转化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能,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旅融合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蚌埠学院校级教学团队“数字艺术创新教学团队”开展的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大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4SK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