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场景成为创新“试验场”

合肥打造全国“科文旅”融合创新标杆

版次:A01  2025年07月04日

合肥日报记者 刘小容

6月30日下午,合肥市“科文旅”场景创新对接会暨独角兽企业合肥行活动举行,这场由合肥市精心搭建的“科文旅”创新舞台,吸引了全国各地数十家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他们敏锐捕捉到合肥开放的文旅场景新机遇,齐聚于此寻求合作。这些场景也正成为全国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田”。

把城市变成新技术的第一批用户

对接会现场,10分钟的茶歇交流,青岛企业家彭双与合肥徽园项目企划负责人徐可互换了联系方式,一个潜在的合作就此萌芽——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背后,是合肥向全国创新企业发出的盛情邀约。

为帮助新技术、新产品的供需双方快速对接,当日,一场“科文旅”场景创新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活动由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合肥市文旅局指导,合肥市场景公司与长城战略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合肥各县(市)区的文旅局、文旅消费载体,以及来自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独角兽、瞪羚企业。

场景对接会是什么?为什么又以“科文旅”为主题?

合肥场景公司负责人张弼解释,场景对接会,就是让开放合作机会方和具备合作能力方围坐一起,精准对接需求,高效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合肥先试先行。而此次场景对接会的主题为“科文旅”,则可以从最新印发的《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中找到答案。该规划明确提出,合肥锚定打造“国际知名科创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积极拓展沉浸式展览、未来研学等科技应用场景等。

在这场对接会上,连接起供需双方的,是一张“合肥市文旅场景机会清单”。仔细梳理可以看到,一份清单覆盖了场馆、景区、文创街区、酒店民宿的智慧景区管理、沉浸式文化体验、数字化文博展陈等关键领域,将全市亟待科技赋能的文旅场景需求全景呈现。

如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开放了智能化升级等场景机会,从图书归还检查自动化到古籍阅览装置,从书籍整理机器人到智能定位系统,这些技术需求向全国科技企业敞开合作大门;合肥体育中心酝酿打造“无感体验”场馆,开放了无介质交互终端等场景需求。

“我们这份清单挖掘了有效场景机会38项,覆盖9个县(市)区,整合业主单位16家。”张弼介绍,政府扮演“红娘”角色,将整座城市的资源联动起来,精准匹配需求方和技术方,大幅提升了对接效率。“合肥把城市变成新技术的第一批用户,让企业和城市共同成长。”

“我们的数字科技业务还没真正进入合肥市场,通过这次对接会发现了不少合作机会。”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双告诉记者,公司位于青岛,因此他们的核心产品是海洋数字科技,已在国家海洋博物馆等落地沉浸式海洋文旅综合体。“我们想把充满海洋气息的文旅新技术带到合肥这样的内陆城市”。

而负责合肥徽园项目企划的徐可也同样感慨:“政府搭台对接场景,打破了原有招商的小圈子局限,引入更多全国优质资源,提高了信息互通效率。”对接会间隙,徐可和彭双建立了联系,计划进一步沟通。

紫云山“超级IP”急寻数字文创伙伴

场景对接会,不仅为供需双方精准搭台,更点亮了“超级场景IP”的磁吸效应。现场,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释放的发展机遇引起外地企业关注。

作为安徽省首个集四大国家级资质于一身的文化地标,该园区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双引擎,聚焦大视听、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服务等基础产业,加速培育虚拟现实制作、直播、数字音乐等新业态。

包河区文产办副主任钟晓东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场景机会,更亮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诚意,在微短剧、数字音乐、直播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支持。如对符合标准的楼宇、仓库、历史建筑等项目承载平台,入驻文化企业达标则最高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补等。

他现场发出热忱邀约:“我们期待更多的‘紫云山出品’‘紫云山制作’,亟需微短剧和数字音乐领域的优秀企业加入,成为紫云山文旅产业合伙人!”

首创场景创新模式正在全国铺开

从场景开放到产业繁荣,合肥的场景创新已形成系统性打法。场景公司负责人张弼透露,合肥今年已累计发布200余项场景机会,场景招引落地16家场景企业,覆盖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消费零售等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首创的场景创新模式正在全国铺开。今年,合肥联合北京经开区、上海闵行区、杭州、武汉等成立了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城市联盟。联盟章程明确将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场景创新共同体,推动“成果发现—场景挖掘—场景对接—应用验证—规模推广”的闭环。

合肥的“场景招商”模式正在全国激起涟漪。“20个城市(城区)结成的场景创新联盟打破了地域边界,让技术方案在更广阔天地寻找适配场景。”如杭州的物流无人机技术,在合肥有了运送医疗应急物资的用武之地。张弼表示,这种“一地创新,多地复用”的机制,正将单个城市的“试验田”变成全国连片的“创新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