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医保服务质效,潘集区医保局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融入到医保工作全过程,持续强化部门联动,完善经办体系,深化数智赋能,力争“高效办成每件事”,推动医保服务可感可及。
强化部门联动,实现综合服务“安心办”。主动对接人社、卫健、税务、数据局等部门,整合业务流程,通过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由“各自为战”变为“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集成办理,高质量落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社会保障卡就医购药“一件事”等联办任务,确保联办事项集成办理“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表填报、一网申请、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成本最小化。
完善经办体系,实现主动服务“暖心办”。聚焦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设立2个综合柜员服务窗口,28项经办事项纳入业务范围,变“多头办理”为“一窗受理”,实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在一窗办、跑一次腿;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以打通服务参保群众“最后一米”为目标,在全区11乡镇(街道)、179个村(社区)设立医保服务站点,下放公开乡镇级医保经办事项12项、村(居)级医保经办事项8项,村民组网格员医保经办事项4项,把医保窗口建到群众“家门口”。2025年以来,累计提供业务办理、信息咨询服务3200余人次。
深化数智赋能,实现掌上服务“省心办”。积极推行“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网上窗口,足不出户,大力推广安徽公共医保小程序、皖事通APP等线上医保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实现医保服务足不出户,在“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免带证件,刷脸即办,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通“刷脸结算”,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了“看病时间短,排队时间长”等堵点问题;移动支付,掌上结算,2家二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医保电子凭证挂号、就诊、结算、取药、取报告全流程应用,其中一家医疗机构已上线医保移动支付,真正让数据在网上、云端流动,大大提高参保群众医保便民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