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的风景

俞 俊

版次:03  2025年07月03日

生命中有多少时光是在等待?等车来,等人齐,等花开,等雨落;或是等一句承诺,等一个机会,等一个结果。我们常常在等候中烦躁、不耐烦,掏出手机一遍遍刷新,或者盯着手表,恨不能拨快那不慌不忙的指针。等待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一段需要尽快跳过的空白。

可渐渐地我却觉得,有的时候,这看似空白的等候,或许也藏着一种别有韵味的风景,藏着一种在奔波和忙碌中被我们忽略的情趣。

记得有一次在公交站等车,夏日午后,阳光炽烈。站台上人不多,三三两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安静地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不疾不徐地扇着,眼神望向远处,平和而安然,仿佛时间在她那里放慢了脚步。旁边一个背着画板的年轻学生,则干脆席地而坐,拿出速写本,对着街景飞快地勾勒着,浑然忘我。不远处,一对年轻情侣依偎着,低声说着什么,偶尔相视一笑,空气里都是甜甜的味道。我站在那里,看着他们,看着阳光在地面投下的斑驳光影,看着偶尔飞过的麻雀,那一刻,心里竟也生出一种奇异的宁静。原本因为车子久等不来的微愠,悄然消散了。那一刻的站台,不再是焦灼的代名词,而成了一幅“流动的浮世绘”。

医院的候诊区,或许是等候的况味最为复杂的场所。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人们压抑的咳嗽声、低语声和偶尔的孩童哭闹。在这里的人们,脸上往往带着不易察觉的忧虑或期盼。你会看到紧锁眉头的中年男子,一遍遍翻看检查单;会看到轻声安慰着伴侣的老人,眼神里充满温柔;也会看到抱着孩子的母亲,脸上写满疲惫却依然坚强。在这里,等候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对耐心、希望和勇气的考验。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等候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壁垒似乎消融了。一个善意的眼神交流,一句轻声的“您先请”,甚至只是默默地分享一张纸巾,都能传递出无声的温暖和支撑。剥离了身份、地位的外壳,生命本身的脆弱与坚韧,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连接,在这等候的空间里,反而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风景?

其实,等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暂停键”。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我们被工作、学业、家庭推着向前,鲜有时间真正停下来,看看周围,听听内心。而等候的时刻,恰恰创造了这样一个契机。当身体被迫停下,目光不必聚焦于某个特定任务时,我们的感官似乎变得更加敏锐。你会注意到街角那棵叫不出名字的树,原来已经悄悄开满了细碎的花;你会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原来如此悦耳;你甚至会捕捉到身边陌生人一个细微的表情,感受到那份转瞬即逝的情绪;甚至你只是单纯地放空,让大脑得到片刻的休憩,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灵感。

当我们在“等”的时候,不妨试着抬起头,放下手机,看看周围的世界,听听周遭的声音,感受一下当下的气息。或许,你会发现,这份从容观察、静心体会的能力,或许正是这个越来越快的时代里,我们格外需要拾回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