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瑞南 本报记者 苏 强
“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持续聚焦‘零轻伤、零非停、零非减’安全生产目标,开启固本、培元、耕心、智融‘四维模式’,积极打造具有田集特色的安全文化,以安全文化塑造安全型企业,不断提升了电厂安全水平。”日前,在田集电厂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该厂负责人的发言振奋人心,“安全”二字不绝于耳,昭示出该厂矢志不渝地将“安全至上”作为生产经营发展之路的不变信条。
严抓固本,铸牢生产经营“安全盾”
“正是密不透风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才铸就了田集电厂安全生产的‘钢筋铁骨’。”采访中,生技部安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厂严密构建了“厂部+部门+班组”三级联动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每年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方位落实“监督、管理、服务、协调”,时刻保持“三铁”反“三违”的高压态势,以“日常+定期+专项”等多形式开展各类安全监督检查,2024年,严厉查处维护、检修、技改违章,累计考核违章92次,考核金额超15万元,坚决从严考核问责,持续推进安全建设。
精益培元,点燃电厂发展“强引擎”
“去年,我们厂荣获‘2024年电力行业卓越绩效标杆AAAAA企业’,成为全国火电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今年,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中,我们厂四台机组第四次全部获奖。”提到这些“满满的干货”,每一位田集人会都露出光荣而自豪的笑容。
据了解,田集电厂不断深化细化设备精益管理,推动提质增效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设备治理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策划四台机组等级检修,认真做好防止锅炉“四管”泄漏、保温层和疏水漏点查治整改、防止保护误动、避免设备跳闸等工作,不断通过“拉网式”隐患排查及设备前瞻性状态分析,全面提升了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文化耕心,厚植本质安全“软实力”
该厂不断丰富拓展具有田集特色的“安全伙伴文化”内涵与外延,在其长期、广泛的熏陶下,员工自觉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执行安全管理标准、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履行安全工作职责。随着对安全伙伴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千百名员工满腔热忱地将责任与使命铭刻到安全伙伴体系的星盘之上。
“保洁女工黄侠趴在地上徒手疏通恶臭难闻污水管道;化学维护女工许瑞林主动钻进狭窄的环境里清洁精处理设备;汽机一班的谢海兵在40多度的高温环境下,侧躺在地上做立柱防腐,一干就是数个小时。”在安全伙伴文化持续浸润和“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的双轮驱动下,该厂越来越多的承包商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拥抱工作,逐步实现了从“事不关己”到“躬身入局”的嬗变。安全伙伴文化已然成为该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并逐渐凝聚为属于田集人的文化自信。
智融赋能,创造科技兴安“新优势”
“千里眼”摄像头实时监测不规范行为;“机器人”高效完成3号机汽机房0米的巡检工作;“码”上点巡检、运营监督管理平台、安全隐患“随手拍”APP、智慧巡检系统,这些揣着“十八般武艺”的安全卫士们默默守护着田集电厂的安全稳定。近年来,该厂源源不断地将新科技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让生产现场有了更多“科技与狠活儿”。
“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是传统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田集电厂积极开展创新攻关,大力研究实施“科技兴安”,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前沿技术,集中监控、机器人巡检、无人机防御、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车闸等系统协同作战,持续控风险、治隐患。智能化设备的利用,为电厂提速发展创造了新势能,为安全生产增添了新动力,奏响了电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