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陈 成
人物名片
姚有志,岳西县菖蒲镇党委委员,毛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寄语
我愿把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用实干为乡亲们谋幸福,也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
“姚书记这波操作太拼了!”“视频太逗了,有机会一定去村里看看!”在姚有志的微信视频号评论区,网友们热情互动,对他的创意作品赞不绝口。
视频里,姚有志化身“推介官”,把毛畈村的山水风光、特色美食编成唱词,勾勒出乡村生活的鲜活图景。
今年47岁的姚有志是土生土长的毛畈村人。1995年,初中毕业的他,跟随同乡到江苏无锡打拼。从流水线操作工、油漆工起步,他靠着不懈努力,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也在无锡安家落户。
2014年,一个电话打破了姚有志在城市的安稳。电话里,熟悉的乡音带着热乎劲:“有志啊,村里换届,家乡领导盼着你回来带个头!”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老家的点点滴滴在姚有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最终,他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关掉城里的公司,回到毛畈村。
在党员与村民代表的一致举荐下,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姚有志当选毛畈村党支部书记。他向全村承诺,用实际行动让村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可现实如当头棒喝。姚有志上任伊始就遭遇困局:村委会办公条件差,村里负债达62万元,人心涣散。
“万事开头难,事情总有解决方法。”姚有志从凝聚人心和改善民生两处下手。
他自掏10万元用作村委会运转经费;用一个月时间访遍全村,倾听群众心声;在村部贴出“四议两公开”流程图,向村民承诺:“修路要开会,分钱要公示,大伙儿的事大伙儿说了算。”
他从村民最关心的实事干起,4年时间,10.5公里的通组水泥路修成,361省道至318国道的连接线直通村口;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新建的农民文化乐园舞台上,老戏骨们唱着黄梅戏,村民们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16年,村集体引进公司,流转土地,发展葡萄、火龙果、大闸蟹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却遭遇一些村民阻挠。一问才知,村民担心承诺的分红无法兑现。
姚有志没有气馁,决定自己带着村民干。他抓住“三变”改革机遇,采取“四方入股、四马分肥”模式: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折价5000元入股,40户农户用50亩地换“保底收入+分红”;村集体入股,整合扶贫资金和资产收益入股,所有分红用于村集体建设;村干部入股,示范带动群众参与;鼓励农户资金入股,党员代表率先响应。
如今的毛畈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成片的葡萄园成了村民的“致富密码”;火龙果大棚内,游客穿梭采摘;袁家渡水库碧波下,大闸蟹肥美诱人。
姚有志深知产业单一的风险,于是积极谋划多元化发展。他带领村民建起标准化果酒厂、茶树花加工厂,开发系列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同时立足毛畈村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不仅推出天仙河漂流、沙滩越野车等体验项目,还盘活闲置民房打造特色民宿与农家乐,创新推出乡村火锅、乡村咖啡等新业态。
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去年,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纯收入达102万元。 (转载自7月1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