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日下午,在合肥举行的全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授牌仪式上,我市光荣获颁“全国双拥模范城”牌匾,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我市历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市委、市政府将双拥作为“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构建全域覆盖工作网络。创新实施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首批90项任务100%高质量完成,2025年再推30项新清单,持续为强军注入地方动能。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千余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其中257家获评全国示范站点。精准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之忧,转业安置率、岗位提供率均达100%,军人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得到有力保障。47家医院开设“拥军病房”,“拥军医疗卡”及就医绿色通道为官兵提供暖心服务。
在淮南,拥军优属是融入城市血脉的行动自觉,军地共建是双向奔赴的深情共鸣。我市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全力支持“淮南舰”执行护航任务。2025年5月,这份情谊持续深化,“淮南舰”官兵来淮开展双拥共建。全市深入开展科技、医疗、文化、教育、法律拥军及支援地方建设活动。1900余家拥军门店累计提供优惠180万元,连续6年开展“双拥在基层、情暖系老兵”活动,累计为300余名退役老兵发放慰问金60万元。
创新是我市双拥工作最鲜明的底色,也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密码。全国首块烈士纪念设施标识牌“皖001号”在淮南揭牌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学历+就业”订单班开创全省先河,助力退役军人转型;“拥军联盟”汇聚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优待。大型文献纪录片《潮拥淮之南》弘扬双拥文化,“致敬英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在抗疫抗洪等关键时刻展现军民同心伟力。
“‘全国双拥模范城’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我们将锚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持续深化双拥创新,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为强国强军贡献更大力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本报通讯员 柏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