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静
聚焦审计立项、项目实施、成果运用、整改落实等关键环节,深入查摆29项薄弱环节,靶向制定50项具体整改要求,细化分解103项整改措施……近日,市审计局全面启动“科学规范提升年”活动,坚持以系统化诊断、精准化施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强化整体思维科学谋划立项
构建“调研—分析—统筹—评估—指导”的闭环式审计立项机制,向社会公众、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市人民检察院等8家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分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库和民生审计项目库,做细做实审计项目论证与储备工作。系统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县区审计机关项目计划草案预审机制,对17个审计项目创新实施“1+N”组织模式,有效避免立项偏差与进点重复问题,同时开展项目后评估,全面总结经验短板,为次年立项优化提供依据。
强化质量意识严格项目管控
构建“抓方案、抓现场、抓进度、抓审理”四个维度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审计工作方案和重点实施方案“双会审”机制,审前聚焦“校重点”,确保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审后聚焦“任务单”,推动应审尽审、审深审透。严格审计现场管理,已开展12次审计现场“四不两直”随机调研抽查,确保证据真实可靠。建立审计工作月通报机制,动态跟踪项目执行进度,及时预警纠偏。坚持“业务部初审、审理部门复审、局业务会终审”三级质量复核体系,确保审计成果经得起检验。
强化监督需求深化成果运用
立足“风险防范”需求,市审计局系统总结经济责任审计中各行业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修订《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风险防控清单》,实现“审计一点,带动一面,规范一片”的防未病效果。立足“参谋助手”需求,紧扣党委政府关心关切问题加强分析研究,目前编发审计要情5期,7篇审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审计报告、要情等获市领导批示34次,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支撑。立足“协同监督”需求,出台《淮南市审计局移送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工作规定》,细化线索移送标准与流程,为强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的贯通协同提供制度遵循。
强化整改责任提升整改质量
坚持“全口径统一标准”,修订完善《淮南市常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指南》,细化整改类型、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等操作规范,确保整改工作尺度统一、标准一致。坚持“全方位见底清零”,依托审计整改智能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推动已到整改时限的684个问题全面整改、按时清零。坚持“全链条闭环管理”,明确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审计实施部门督导责任、整改结果认定部门审核责任,构建“问题反馈-跟踪督办-验收销号”的闭环机制,压实审计整改责任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