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构筑多元阵地,创新活动载体,让未成年人沐浴文明新风、健康茁壮成长。
构筑多元阵地,协同育人润无声
我市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新格局。建优建强学校、社区各类家长学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校园家庭教育课题研究、优秀家长学校评审和家庭教育案例征集工作,统筹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家校沟通渠道。目前,我市已命名挂牌37所优秀家长学校,市直学校家长学校100%全覆盖,县区中心校以上家长学校覆盖率达80%,三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年级—校级)覆盖率达80%。在全省率先构建“1+10+N”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成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县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
打造协同育人品牌。2024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先后命名35所儿童友好学校和5家友好医院,建成7个儿童友好图书馆、1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空间和4个儿童友好公园。
创新活动载体,全面发展绽芳华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市举办师德师风巡回报告会,推出优秀教师事迹系列展播,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全市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1人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师;“淮南好人”周勇等部分优秀教师、班主任的典型事迹在《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扣好未成年人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少先队员讲传统节日——春节”主题实践、“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红领巾爱祖国”淮南市庆“六一”主题队日暨入队仪式等众多主题鲜明的活动,评选出2024年淮南市新时代好少年20名、提名奖10名。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打造“‘心田’育心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组织开展“心田小橘灯”教师培训、“心田阳光进校园”大型团体心理公益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百校行”等活动。打造“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会”体育品牌赛事,2024年我市未成年运动员在省级赛事中获得63枚金牌、75枚银牌、74枚铜牌。淮南三中在2024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获甲组小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第二名,俱乐部甲组大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第一名。
营造良好环境,用心用情护成长
校园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我市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共创建全国文明校园4所、安徽省文明校园27所。各校注重彰显特色,全国文明校园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将“幸福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国文明校园淮南第二中学厚植“三雅”校园特色文化,安徽省文明校园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将“温暖教育”融入到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安徽省文明校园淮河中学创新打造“适性教育”品牌。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全市13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25个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劳动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低费开放。强化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日常管理,开设舞龙、花鼓灯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
注重活动育人。举办“童星闪耀”淮南市首届少儿艺术节、2024年全市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淮南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2024年淮南市中小学生书法绘画现场赛等美育实践活动,推选的戏剧(戏曲)作品在安徽省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中获得戏曲一等奖3个、戏剧一等奖2个,戏曲二等奖2个、戏剧二等奖1个,戏曲三等奖1个、戏剧三等奖5个。深化体教融合,连续多年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谁是球王”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生篮球联赛等中小学体育赛事。落实劳动教育要求,在全市持续开展“五个一”劳动实践,我市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安徽省首批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