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制造业发展释放强劲新动能

——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版次:01  2025年07月02日

本报通讯员 王 鹞 本报记者 周 玲

制造业是工业之基、兴市之要。近年来,我市把制造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发展新动能,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至5月份,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持之以恒抓规上企业培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深入实施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行动,市工信、发改、投促等部门联动建立制造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力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建设、投产企业早升规,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三年倍增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累计新增规上企业441户、净增192户,由2022年的828户增至今年5月的1020户,总数首次突破1000户大关。其中,规上制造业企业数由2022年的773户增至959户,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3.1%提高至28%。

持之以恒抓优质企业成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突出标杆培育、龙头引领、示范效应,加快优质企业成长。2024年,全市新增国家5G工厂4户,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二位。新增省级“三品”示范企业18户,居全省第一位。今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居全省第5位。唐兴装备T10系列顶管掘进机产品成功入选2025年省第一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名单,金诚车辆等3家企业5个项目获得2025年新增省级新产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5G工厂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5个,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发展质效。

持之以恒抓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支撑不断夯实

深入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把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纳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范围,建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一本账”,强化项目监测分析和精准调度。寿县、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数量居全省第3位。今年1至5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9%,居全省第3位,连续4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4%,居全省第2位,连续2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了制造业稳定较快发展。

持之以恒抓为企服务提升,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优化为企服务专项行动,聚焦企业融资、用工、市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等现实需求,定期举办企业家大讲堂、政银企对接会、工业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惠企“政策快递”服务机制,优化升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服务。2024年争取到位制造强省等上级资金1.04亿元,较2023年增加7094.4万元。2025年已累计争取到位制造强省建设项目资金3303.8万元,兑现制造强市建设项目(免申即享类)资金3410万元,惠及企业项目377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