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悄然轮转,暑气渐起,气候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盛夏。此时,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拥有万亩生态农业田园景观的贺疃,风光正好。漫步其间,目之所及皆是悠然惬意的田园景致,令人沉醉。一车车、一袋袋新收获的豌豆,被运进一排排新建的贺疃农家小院。一盆盆新熬制的无公害产品——贺疃凉粉,色泽黄白透碧、清香可口,被江淮人民誉为春夏秋冬的“家常菜”。
来到贺疃,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安徽的舌尖文化,而江淮小吃——凉粉,其筋道、滑爽的口感最令人难忘。
凉粉是寻常百姓生活中经久不衰的传统食品。它由天然豌豆、绿豆、扁豆、洋芋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俱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尤其适合盛夏时节食用。
熟悉贺疃凉粉的人都知道,从明清时期起,它就闻名淮河两岸。制作时,先将豌豆粒磨瓣去皮,再用水泡发,然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煮成糊,冷却后凝固即成。之后,把做好的凉粉放在案板上,切成条状,再放上香油、葱花、香菜、辣油、自制的酸汤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凉粉就呈现在眼前。用筷子将佐料拌匀,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有诗为证:“用豌豆碾成的清香,从清代向当今流淌,水缸里浸泡的神奇,铁锅里文火慢熬的经典,瞬息间化为玛瑙的碧翠,长成筋道爽滑可口的凉粉。”这首简单的《凉粉》诗,既描绘了凉粉的形态,又说明了其制作过程,通俗易懂,充满韵味。
古老的贺疃凉粉飘香至今,贺疃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凉粉之乡”。每天清晨,一辆辆农用车从贺疃的各个村庄出发,满载着凉粉,成群结队地驶向周边城市,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淳朴的贺疃人,还将目光投向外地市场,致力于把凉粉产业做大做强,让这一传统美食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