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文明建构

韩 松

版次:A03  2025年06月06日

文化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经济基础,又具有能动性,能够对社会发展和变革产生深刻影响。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实践,又历经时间积淀和升华,赋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征,也构成了民族认同和行为模式的准则。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思想不仅强调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而且对新时代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指示——传统文化要传下去、活起来。“传下去”体现着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走到今天,这种信念在新时代,依然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动力。“活起来”需通过“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特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滋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促进二者在互动融合中孕育新的文化生命体,使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焕发蓬勃生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彰显文化发展对社会变革的能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也同时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民族精神和个体品格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仁”“礼”“法”思想,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儒家、法家等思想共同塑造了人们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促进了人的现代意识和改革精神的形成,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谐与稳定的内在力量,是民族认同与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奠定了民族融合、民心相通的情感基石。要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脉络的尊重,又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新时代文化保护的根本任务,就是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历史文化传承连续性的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的支撑、社会治理经验和智慧的保存、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促进、文学艺术创新活力的激发以及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的增强,这些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是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深刻理解,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贯彻践行:第一,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延续与发展,坚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引,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践指引,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指引,锚定目标、勇于奋斗,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第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领域当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是物质财富创造和精神财富创造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的文明实践和文明意识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文化的土壤,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画卷,交织出社会和谐的图案。这种文明实践和文明意识不仅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为增强国家凝聚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各民族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交融,每个民族的文化旋律都得到了尊重和展现,共同点燃了文化创新的火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以法治思维保障文化繁荣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强调,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发展具有保障性作用。在文化领域坚持法治思维,就是要运用法治手段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根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范化发展,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制度保障与价值引领。这一实践既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实事求是,让法治思维贯穿于促进文化国际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各方面和全领域,这不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主动选择。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定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作者单位系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