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台农机奏响夏收“丰收曲”

凤台县68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李巧玲 岳 荣

版次:A01  2025年06月04日

连日来,在凤台县广袤田野上,一场紧张的夏收“抢收战”如火如荼展开。3000多台套农机“火力全开”,农户与农机手们争分夺秒,确保68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将“丰收在望”化作实实在在的“丰收到手”。

在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种粮大户陈骞的1000多亩优质小麦田里,四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金黄的麦穗被快速切割、脱粒,粉碎后的秸秆就地处理,饱满的麦粒如金色的溪流般不断流入运输车。陈骞望着这忙碌而有序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笑容。原来,因端午假期将迎来新一轮降雨,担心小麦受灾减产的他,急忙联系当地农业部门求助。没想到,当天协调的4台联合收割机就开进了麦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们人停机不停,一台机子一天能收80多亩地。这些都是新农机,效率高,还能降低损耗。得抓住晴好天气,抓紧收割,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机手苏坤记介绍道。陈骞也难掩喜悦:“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亩产大概在1200多斤。农业部门协调的四台收割机速度很快,这边收完就直接进仓库,丰收稳了!”

午收时节,“抢”字当头。为应对降雨天气,凤台县农业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成立夏收服务专班。县农业科技教育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充分发挥农机装备和农业服务组织的作用,制定了抢收方案、应急方案,在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机具调度以及跨区作业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全县投入联合收割机3000多台,机收率稳定在99.8%,保证颗粒归仓。”

这场夏收“抢收战”中,凤台县凝聚政府、农户、农机手等多方力量,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广袤田野上奏响了激昂的夏收“丰收曲”。

千畴麦浪欢歌起,披星戴月抢收忙。该县成立了小麦抢收指导服务工作专班,深入乡镇开展指导服务;制定了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摸排并准确掌握辖区小麦种植户数、种植面积、预计收获时间、预计机收价格、收获期间天气预报等信息,适时发布并开展作业引导和生产调度。同时强化供需对接,引导农户提前对接机手,开展订单服务,明确作业时间、地点和任务,切实提高小麦抢收工作组织化程度。

该县还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立跨区作业绿色通道,落实免费、快速通行政策。县农业农村部门在桂集镇、丁集镇设立县级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其他乡镇在主要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为跨区机手转移和作业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县农业农村局公布了小麦机收服务热线电话,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协调解决小麦抢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小麦抢收工作有序推进。

连日来,刘集镇组织人员、机械,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确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颗粒归仓。记者在刘集镇高潮社区的麦田里看到,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所到之处,小麦被迅速收割、脱粒,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入储存仓,村民们忙着装运刚刚收获的新粮,田野里呈现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三夏”时节,岳张集镇10个村党组织,分别成立了党员夏收、夏种、夏管服务队,加快了夏收的进度。今年该镇4万亩优质小麦已全部收割完毕,转入插秧夏种阶段。

在该镇六院村记者看到,仓库的外侧是面积约20亩的水稻育秧基地,秧苗可以满足3000亩的水稻种植,其中有1500多亩是周边村民的。工人们正一边查看育秧情况,一边操作植保无人机播撒农药。

“今年我们乡提前安排部署午收准备工作,发动各个村社区向河南、黑龙江等外省收割机业主发出邀请,同时做好跨省作业农机服务保障。为加快午收速度,乡里组织农机部门专家送技到户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本地农机手,并联系加油站开通服务通道,稳保柴油供应。”近日,记者在凤台县关店乡采访时,该乡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