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雾化科普知识

邹圣泉

版次:A04  2025年05月28日

雾化吸入是十分常见且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在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时,都可能会用到雾化治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雾化治疗相关知识。

1雾化治疗及优势

雾化治疗就是将具有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抗炎等效果的药物变成细小的颗粒,像烟雾一样被患者吸入肺中,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气管和肺部,以实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与全身用药相较而言,雾化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剂量更小,且主要分布在人体呼吸道,仅有少部分药物会进入血循环,雾化治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见效较快。

2雾化治疗常见药

(1)糖皮质激素。目前,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混悬液等糖皮质激素均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抗炎药,能够有效减轻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同时对气道炎症进行控制,减少致死风险。在我国,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雾化吸入剂型。地塞米松通过雾化吸入进入呼吸道时,难以与气道黏膜相结合,易被清除,因此在肺部的停留时间较短,难以发挥充足的局部抗炎效果。因此,一般不推荐地塞米松作为哮喘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2)支气管舒张剂。在雾化治疗中,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等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频率较高。此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病症。(3)黏液溶解剂。在雾化治疗中,通过使用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盐酸氨溴索、α-糜蛋白酶等药物,能够有效稀释痰液并促进其排出,从而减轻气道阻塞,改善肺功能,并预防潜在感染。(4)抗病毒药物。在雾化治疗中,通过使用利巴韦林、α-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控制病毒感染。

3雾化吸入正确方式

(1)将雾化治疗药液、溶液置入储药槽,药液总量不得超过雾化装置规定的最大容量。此外,若药液曾冷藏保存,使用前应先恢复至常温。(2)正确连接雾化器和相关管路,若采用氧气驱动的方式进行雾化,需将氧流量调节至每分钟6到9升,同时观察是否有正常气雾产生。(3)雾化治疗前,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清洁,清除口腔内存在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建议在雾化治疗前半个小时避免进食,避免吸入过程中因气雾刺激而引发呕吐。(4)根据患者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吸入方式。若患者能够配合,则推荐其使用口含嘴含入口中进行吸入治疗。若患者配合度较低,则建议其佩戴面罩进行吸入治疗。使用面罩时尽量与面部贴合,以减少药物颗粒进入眼睛的风险。启动雾化装置后,叮嘱患者用口缓慢吸气,用鼻呼气,期间可适当进行几次深呼吸,以增强疗效。(5)建议患者在雾化治疗中选择坐姿,若无法坐起,应尽量抬高床头,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以便于药物吸入到远端气道。(6)单次雾化治疗的时间可控制在15到20分钟。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漱口,以减少口腔内药物残留。同时,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雾化完成后可使用清水清洁面部。(7)雾化结束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对于无法坐起的患者,可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4雾化治疗注意事项

(1)雾化治疗前,及时告知医生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2)雾化中,保持垂直坐位、头垂直位、喷雾器垂直位,严禁在平躺状态下进行雾化,避免雾化器倾斜使用。(3)雾化中,重视观察面色,如若出现不良反应,即刻停止治疗,并通知医务人员处理。(4)正确咳嗽和排痰,清除气道内存在的痰液。(5)若患者咳嗽严重,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可先休息缓解,待状态平稳后再进行雾化治疗,以提高吸入效率。(6)雾化中不可以进食,以防呕吐或者胃食管反流。(7)建议在餐前半个小时或者餐后进行雾化治疗。(8)雾化完成后,做好口腔清洁,如漱口、清水擦脸等。(9)雾化中,应避免气雾从口鼻方向外溢至眼部,以防诱发青光眼。(10)雾化完成后,及时冲洗、晾干雾化物品。

总之,雾化治疗在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通过正确的雾化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单位系铜陵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