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属于常见外伤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多需要卧床静养以加速骨骼愈合。若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或复杂性四肢骨折时卧床时间往往会进一步延长。但是,长时间卧床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后不仅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予以患者科学合理的卧床护理至关重要。
1.正确认识压疮和血栓
压疮是卧床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皮肤问题,也被叫做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缺血性损伤,以骶尾部、足跟、肩胛等骨突部位最为常见。卧床患者因活动受限,长时间同一姿势压迫皮肤,加上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压疮的概率极高。压疮初期表现为皮肤红斑,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可发展为水泡、溃疡,甚至坏死感染,极大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血栓,特别是深静脉血栓是威胁卧床患者生命的潜在因素,骨折后卧床不动、脱水、血管壁损伤等因素均可诱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血块,最常发生于患者下肢静脉系统,一旦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就可能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预防血栓是骨折患者卧床期间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2.预防压疮的5个关键动作
(1)定期变换体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使某些部位持续受压,影响局部供氧和代谢,提升压疮发生率。因此建议照护者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必要时可使用枕头或泡沫垫支撑患者身体,避免骨突部位直接接触床面。
(2)使用减压设备
在医疗科技发展背景下,交替充气床垫、记忆棉垫、泡沫垫等专业的减压设备相继出现,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此类设备可以有效分散压力,减少局部压迫,进而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对于高龄、营养不良或已有轻微压疮的患者,家属应尽早使用减压设备,且需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避免漏气或损坏。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增加皮肤感染风险,因此照护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受压部位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拭皮肤并保持干燥,可通过适量涂抹身体乳等方式加以预防,防止皮肤干燥开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避免加剧皮肤创伤。
(4)加强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抵抗力、预防压疮的重要基础。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而缺乏维生素C则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因此建议患者饮食中多摄入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多饮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或营养制剂。
(5)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患者卧床后照护者需要每日两次检查患者皮肤情况,特别是骶尾部、坐骨结节、脚后跟、肘部、耳廓等部位,查看是否存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破皮渗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减压措施,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可拍照记录变化以便跟踪病情进展。
3.预防血栓的5个关键动作
(1)科学进行床上训练
即使在卧床期间患者也应遵医嘱完成科学锻炼,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手臂抬举等肢体活动,以此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降低血栓风险。
(2)穿戴医用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能够通过自下而上逐渐递减的压力梯度减少血液淤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需要注意在穿戴医用弹力袜时应选择合适尺寸,避免过紧或过松,且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压痕、过敏或不适。
(3)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作为预防措施,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加大剂量。另外,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4)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黏稠度,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循环功能。建议骨折卧床患者每日饮水1500~2000ml,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但是需要注意分次小口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若患者存在心肾疾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
(5)戒烟限酒
烟酒是血栓发生的重要诱因,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小板聚集,而饮酒过量则可能导致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因此骨折卧床期间应严格戒烟限酒,保护心血管健康。
总而言之,骨折后的卧床阶段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并发症的高发期,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极为必要,患者及其家属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作者单位系萧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