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结硕果 服务发展立潮头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01  2025年05月28日

近日,安徽省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第十三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活动在芜湖举办。淮南联合大学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获授安徽省首批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牌匾,并作为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验收合格成员获现场通报。

“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由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联合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淮南联大、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25家企业和1所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以“政行企校”协同创新为核心,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行企校协同,构建“四链贯通”新格局

作为我市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自2023年立项以来,以“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了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项目成立理事会,由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负责人任理事长,联合政企校多方力量,制定《章程》及10余项管理制度,确保实体化高效运行。

通过整合淮南联大、安理大等院校资源,以及中安联合等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实现了“园区即校区、企业即课堂”的产教一体化布局,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育人模式,锻造高素质技能人才

聚焦新材料产业需求,学院创新推出“六双”人才培养体系(双主体、双管理、双资源、双导师、双身份、双证书),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紧需专业,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特色培养模式。2023年首批招生400人,2024年扩招至550人,学生通过“2+1”学制(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实习)实现“毕业即就业”,专业与园区岗位匹配度超90%。

为强化实践能力,学院投入400万元建成一期化工安全实训基地,配备硝化工艺、煤化工工艺等13套实操设备;二期规划投入680万元,覆盖危化工艺操作、应急处置、事故警示教育等实训场景,致力于打造较为完善的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技术赋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显实效

联合体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与安理大、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攻关,2023年至今签订技术合同金额超12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下转四版)

记者感言:

“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的成功实践,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从课堂到车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这里正书写着产教融合的崭新篇章。随着更多技能人才走向产业一线,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淮南的产教融合之路,必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点亮更多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