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每年公历5月20日-22日,小满节气翩然而至,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也标志着炎夏登场。小满之名,蕴含深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更是赋予小满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用“满”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像是大自然精心安排的一场温柔序曲。此时,夏日的热情还未完全释放,却已足够让世间万物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时节,苦菜枝繁叶茂,自古被农人认为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在青黄不接或饥荒年,这苦菜可是能用来果腹活命的。如今作为念想和情怀,我们重去品味苦菜,自然会咀嚼出岁月的绵长味道;靡草是对“阴气”敏感的植物,难以抵挡春夏阳气的旺盛,时至小满,在日益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会逐渐凋零;小满“三候”中的“麦秋至”并非指秋天,只因夏麦逐渐成熟。对于麦子来说,成熟的时节就是它们的“秋天”。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时节我最爱漫步在田野上,远眺那大片大片绿中透着微黄的麦田无限铺展,顿觉心胸开阔。有风从田野上吹过,那黄绿晕染的麦田就灵动起来,一阵阵麦浪快乐地翻腾跳跃着奔向远方,处处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让我油然而生快乐和力量。田埂上野花率性肆意地开着,粉黄蓝紫,五颜六色,它们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欲滴,却以最质朴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蜂蝶在花丛中穿梭,传递着小满时节的甜蜜与芬芳。
田边的池塘里,荷叶或刚刚探出尖角,或正展开嫩叶,柔弱地擎着翠嫩的清圆伞,一个个宛如羞涩的少女。蜻蜓在荷叶间轻盈地飞舞,偶尔点水,泛起一圈圈涟漪,给这份宁静平添了几分灵动。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年年小满时节,街边水果摊上都能看到枇杷在日光下泛着金黄的光,稍微驻足,我都会刹那间被触动,30多年前与大学室友一起去摘枇杷、吃枇杷的情景,一下子如潮水般涌入记忆。
大学时候,我们宿舍楼与一个单位后面的荒园以一道矮土墙相隔,那个荒园子里长着各种杂树和灌木,其中就有石榴树、柿子树、枇杷树。小满一到,那园子里就是柿子花米黄如玉,石榴花灿红似火,枇杷树上缀满了金灿灿的果,熟了的枇杷仿佛在绿叶间发光。可那里除了鸟雀光顾也没人问,我和室友便常趁着午休时候,翻过矮墙到园子去摘熟枇杷。那个年代,园子里原生态美景令人心醉,树上红榴花、黄柿花开得热闹,脚下蓝粉紫黄各色小草花开得肆意奔放,闻着清幽的花草香,在斑驳的树影中爬上树摘枇杷,感觉美好极了。别看那时我平时文静,但只要一爬上树我就神了:立马飞快地摘一颗颗金黄熟透的枇杷。当然,第一颗一定是在衣服上蹭蹭就一口咬下,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那股清甜中一丝恰到好处的酸,在味蕾上跳舞,一下子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与烦闷,即便是汁水溅出弄湿了衣服也毫不在乎。除了现场直接吃,我们还尝试把摘回来的枇杷做成各种“美食”。如把枇杷果肉捣成泥,加上白糖和水,煮成了枇杷糖水。当然,第一次做并不顺利,糖放多了太甜,水放少了又太稠。但做好之后我们还是很兴奋,各自端着一杯“卖相不佳”的枇杷糖水,聚坐在矮墙上一起品尝时,就觉得那是世上最美味的东西。
大学毕业了我们同学各奔东西,为了梦想拼搏着。如今,每到小满,我还会怀着感念的心情买一些枇杷回家,回想着当年的美好,品着这悠长的酸甜。那些一起摘枇杷、吃枇杷的日子,永远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现在又到了小满时节,愿远方的室友一切安好,也愿我们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制作并享受一份更加美好的“枇杷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