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崔 雪 吴喆敏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大幅优化;升级改造区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法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去年以来,田家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法治引领,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为建设幸福美丽田家庵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法治思维引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田家庵区把法治精神和法治要求贯彻到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等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制定并严格实施《2025年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学法计划》,紧密围绕政府工作实际,把《统计法》《行政复议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纳入学习范畴。今年以来,已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学法4次。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述法工作的通知》,召开2024年度领导干部专题述法评议会。采用“现场述法+书面述法”双轨工作机制,覆盖13个乡镇(街道)及34个区直部门单位。针对述法中发现的问题,制发9份点评问题整改指引清单,实施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常态化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支撑。加强新晋行政执法人员专项培训,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府院联动,召开联席会议4次,专题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新构建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定期会商制度,推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今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90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5起,行政争议调解成功5件。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田家庵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深化政务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线上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2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实现“不见面审批”。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开展换位走流程活动,梳理解决办事过程中“难点、堵点”,目前协调解决10余项问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公开《区级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第二批)》。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梳理行政执法主体,公布《田家庵区区级行政执法主体名单(第一批)》。深化“诚信政府”建设,持续开展公共政策兑现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新收集履约践诺问题线索21条,涉及资金467万元,已全部完成兑现。
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筑牢法治社会基础
田家庵区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不断筑牢法治社会基础。
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结合春节、“三八妇女节”“4·15国家安全日”、开学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依托辖区内非遗文化、乡村文化等资源,用好“线上+线下”等不同场景,持续开展适合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法治文化”作为创作基调,编排相关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展演等方式,寓教于乐,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实现机构、人员、职能“三融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4件,惠及农民工、妇女等重点群体人员52人,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聚焦农民工和新业态一线劳动者权益保护,开展“安心行动”普法宣传。有序推进人民调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改造区综治中心(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5个中心(矛调中心、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合一”,推动公检法、人社、信访等近20家单位常驻或轮驻。投入运行来,共计接待来访事项425件,化解26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