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科技发展,癌症治疗的“精准武器库”也在不断完善、升级。时至今日,化疗、免疫以及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手段。这些治疗方式各具独特优势,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化疗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分裂、繁殖,此类药物能够对癌细胞结构进行破坏,或干扰其分裂,进一步诱导其死亡。与正常细胞分裂相比,癌细胞分裂速度更快,因此其更易受到化疗的影响。(1)优势:①适用范围较广。化疗能够用于治疗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实体瘤或血液肿瘤疾病。②全身性治疗。化疗能够通过血循环,抵达身体不同部位,在控制转移灶方面能够取得良好效果。③见效快。对于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等生长速度较快的肿瘤,化疗能够快速发挥治疗效果,短期内减少肿瘤体积,缓解不适症状。(2)不足:①引起身体损伤。化疗药物无法有效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治疗中容易误伤健康组织,特别是骨髓、毛囊和消化道黏膜等更新速度较快的组织。②耐药问题。某些癌细胞可能出现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3)常见副作用及管理方法:①恶心呕吐。谨遵医嘱使用相关止吐药物进行预防、治疗。②脱发。多数患者在化疗中容易出现暂时性脱发,治疗完成后头发能够再生。对此,患者可佩戴冰帽,以减少头皮血流,改善脱发症状。③骨髓抑制。常见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象变化,在必要情况下接受输血治疗,或者使用升白针。④免疫力下降。建议患者重视管理个人卫生,以降低感染可能。
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癌细胞。近些年以来,伴随医疗技术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细胞治疗的一种常见手段。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多种方式,使T细胞活性得到增强,进而攻击癌细胞,实现癌症治疗的目的。(1)优势:①长效持久。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持续很久,有些患者即使停止治疗后,病情也能长期得到控制,甚至接近“治愈”状态。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会记住癌细胞,并继续在体内巡逻,防止癌症复发。②广谱性比较强。适用于黑色素瘤、肺癌以及肾癌等多种癌症。免疫治疗不再局限于按癌症所在器官来选择治疗方法,而是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实现了更广泛的适用性。③个体潜力较大。临床实践中,能够结合患者免疫状态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以实现精准治疗。譬如,检测肿瘤突变负荷等来评估治疗效果。(2)不足:①响应效果受限。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从免疫治疗中受益,部分人对免疫治疗无反应。②起效较慢。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够见效。(3)常见副作用及管理方法:①免疫相关炎症反应。常见的有肺炎、肝炎以及肠炎等,需谨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控制。②内分泌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垂体炎症。对此,患者需定时检测激素水平变化,同时进行补充治疗。③皮肤反应。患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对此,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或者局部涂抹激素软膏。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特殊分子靶点设计药物,通过阻断特定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1)优势:①高度选择性。在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细胞上发挥作用,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减少毒性反应。②治疗效果明显。针对携带特定靶点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能够快速减小瘤体,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2)不足:①依赖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的前提是对患者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明确是否存在对应靶点。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没有对应的靶点,药物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治疗无效。②耐药问题比较常见。某些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耐药现象,比如,EGFR突变后的T790M耐药,导致长期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障。④价格高昂。大部分靶向药的价格高昂,医保难以实现全覆盖,进而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3)常见副作用及管理方法:①皮肤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痤疮样皮疹、干燥脱屑,对此,可以使用润肤霜和抗生素软膏等进行缓解。②腹泻。常见于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患者。对此,患者可谨遵医嘱使用止泻药物,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③高血压。某些抗血管生成药物会引起血压升高,对此,需定期监测血压指标,并按时服用降压药。
总之,癌症治疗的“精准武器库”正在不断优化、升级,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单位系肥东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