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病变,主要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该病常见诱因多样,如疝气、肠粘连或者肿瘤性疾病等。以下是针对肠梗阻的日常护理与康复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1调整饮食
(1)谨遵临床医生建议。肠梗阻治疗初期,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提出暂时停止进食的建议。这样做能够有效减轻肠梗阻患者的肠道负担。伴随病情的好转,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恢复实况,建议其进食一些米汤、清汤和果汁等流质食物。随后,慢慢过渡至半流食饮食,建议患者进食一些蛋羹、细面条和稀饭等。在患者对这类食物建立耐受之后,过渡至正常饮食状态。在此期间,患者需保持充足的耐心,在不同饮食阶段关注个人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2)谨遵少食多餐的原则。在肠梗阻恢复过程中,谨遵少食多餐的原则。这样做既能减轻单次进食对肠道造成的压力,还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促进整体健康。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每天进食5次到6次,每一餐的进食量不宜过多。与此同时,重视选择进食容易被身体所消化、吸收的食物。(3)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可选择进食米粥、蒸蛋和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对胃肠道产生较大的刺激。与此同时,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度摄入膳食纤维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但不宜过多,避免引起腹泻或腹胀等不适症状。可以选择燕麦、香蕉和苹果泥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建立耐受后逐渐尝试进食全谷类食品和其他高纤维食物。此外,患者在饮食中需确保营养均衡。譬如,在早餐中,搭配一些温热米粥和小份蒸蛋;在午餐中,选择进食一些煮的很烂的面条和蔬菜泥;在晚餐中,适度减少分量,但需确保营养丰富。
2调整生活方式
(1)适度运动。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适度参与一些体育运动,以此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可能。对肠梗阻患者来说,散步是安全且有效的一种运动方式。此外,患者还可以选择瑜伽或者太极等低等强度的运动,以促进康复。(2)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疾病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提高整体免疫力,促进康复。患者可以通过冥想或者深呼吸的方式来减轻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患者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医护人员交流,分享个人真实感受、诉说困扰问题等方式,获得家庭、社会支持,同时减轻负面情绪。上述除外,患者还可以定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绘画等,使其在享受创作趣味的同时转移个人注意,以此缓解负面情绪。(3)戒烟限酒。无论是吸烟,还是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故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及时戒烟,并限制饮酒量。
3定期复查与监测
(1)谨遵医嘱服药。根据临床医生指示,定时服用药物,同时在服药期间关注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2)定期随访。即便肠梗阻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也需要谨遵医嘱,定期来院接受复查,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风险事件。不仅如此,定期接受复查,利于监控病情发展,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可能。例如,通过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等,评估患者肠道情况,确保没有新的梗阻形成。在随访期间,临床医生还会结合患者恢复实况,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整体疗效。(3)做好自我监测。患者需重视观察个人病情变化,若出现频繁呕吐和严重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在自我监测中,重视记录排便量、颜色和性状变化等。
4预防感染
管理好个人卫生,特别是在康复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湿巾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做好造口清洁,避免发生感染。谨遵医生指示,定期更换敷料。
5预防血栓形成
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重视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通过穿着弹力袜,或者定期更换体位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医生指示下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上述内容简单介绍了肠梗阻的日常护理与康复建议,希望能为肠梗阻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这里,衷心地祝愿每一位肠梗阻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系潜山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