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如何安稳过冬?医生教你规范用药与呼吸训练

康 雨

版次:A02  2025年05月14日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类型之一,以持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典型表现。冬季气温骤降,冷空气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易导致病情加重。如何科学应对冬季带来的挑战,是慢阻肺患者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介绍慢阻肺规范用药以及呼吸训练相关知识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患者安稳度过寒冷的冬季。

1 冬季对慢阻肺病情发展的影响

慢阻肺病理基础在于气道慢性炎症,而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疾病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冬季气候干燥且寒冷,这种特殊的环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情恶化的风险,可能导致患者进入急性加重期。寒冷干燥的空气会对气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易诱发支气管痉挛,而粉尘颗粒、雾霾等污染物与冷空气结合后可能加重气道过敏反应,从而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正常发挥,心肺负担随之增加。此外,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而病原体感染将导致气道炎症加剧,从而引起疾病急性发作。

2 慢阻肺患者如何规范用药

2.1常见药物及适应症

慢阻肺常见药物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支气管扩张剂:包括短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两种,前者适用于急性症状缓解以及间歇性症状控制,常用药物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为主,而后者适用于长期症状控制,可降低急性加重发作风险,常用药物以福莫特罗、格隆溴铵等为主,中重度患者建议联合用药。

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均为临床治疗慢阻肺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中重度以及伴随频繁急性加重患者的优选药物。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将此类药物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用。

③其他药物: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具有良好的祛痰功效,慢阻肺患者服用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咳痰症状,重度患者以及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遵医嘱规范使用茶碱类药物以及抗生素。

2.2用药原则与规范

冬日来临之际,慢阻肺患者应遵循以下用药原则与规范:

①个体化治疗:轻度患者应严格执行医嘱,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中重度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或按照联合用药方案正确用药;高风险患者应在系统化评估后配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一步控制病情。

②坚持规律用药:慢阻肺治疗周期较长,切勿因短期内未见明显效果而擅自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务必听从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若用药期间出现异常症状,应尽快入院复诊,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切忌随意变更药物治疗计划。

3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呼吸训练

正确有效的呼吸训练有利于通气效率以及呼吸肌力量的改善,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安稳度过冬季,慢阻肺患者应积极做好以下呼吸训练:

①腹式呼吸:此训练可激活膈肌,进一步扩大胸腔活动度,避免辅助呼吸肌过度做功,可提高通气效率。患者可选择仰卧、半卧或坐位,充分放松身心,双手分别放于胸部、腹部,用鼻子缓慢深吸气,腹部尽可能隆起,维持2秒后用嘴巴缓缓呼气,腹部逐渐凹陷,维持4秒。吸气、呼气用时比例以1:2为宜,每日练3次,每次保持15-20分钟。初学时切勿过度用力,若出现气促、胸闷等异常表现,应暂停训练并尽快就医。

②缩唇呼吸:此训练可通过调整呼气阻力对小气道进行锻炼,避免小气道过早塌陷,从而达到改善气体交换的训练效果。训练过程中,患者经鼻吸气,保持2秒,接着缩拢双唇,做出“吹口哨”动作,经口缓缓呼气,保持4-6秒。每日练2次,每次保持10-15分钟,熟练后可以结合腹式呼吸进行强化训练。

③肋间肌训练:此项训练可改善肋间肌力量,扩大胸廓活动度。患者靠墙站立,双手自然放置在肋骨两侧,深吸气后保持20秒屏气,用手部感受肋骨扩张,随后缓缓呼气,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每日练3次,每次保持10-15分钟。

冬季是慢阻肺病情管理的关键期,虽然疾病难以治愈,但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发作,帮助患者安稳过冬。因此,慢阻肺患者应保持长期管理意识,遵医嘱用药,积极完成呼吸训练,更好地应对冬季带来的挑战。

(作者单位系利辛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