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整风运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到改革开放初期“整顿党风,搞好民风”的号召,再到新时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命线。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通过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具体举措,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病灶。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实现新跃升。
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党就防范什么、纠正什么,既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又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生动实践。中央八项规定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核心目标,强调“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等举措,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这种“以自我革命换取群众获得感”的执政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直击作风问题的“靶向药”。中央八项规定直击“文山会海”“超标接待”等具体问题,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例如,针对“调研走过场”现象,明确要求“多同群众座谈,多解剖典型”;针对“新闻报道铺张浪费”,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这种“靶向治疗”的方法论,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齐抓共管机制的“耦合剂”。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开启了完善党内法规建设的新里程。这不是孤立举措,而是与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深度耦合。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规收送礼品、公款旅游等行为的细化规定,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按月通报查处数据,再到各地探索“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机制,均体现“制度+科技+监督”的系统治理思维。这种“上下联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格局,为破解“四风”隐形变异提供了制度保障。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实现新跃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实现新跃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筑牢执政根基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的论断,有助于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执政之基。
破除改革梗阻的“手术刀”。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中梗阻”。例如,部分单位文件“红头变白头”、变成工作提示问题,有的地方会议“大会变小会”陪会现象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存在“调研多、检查频、负担重”问题,企业反映“申报材料频繁、跨部门协调难”问题。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以“四下基层”为抓手,例如开展“千村万户大走访、千企万厂大调研”,动员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才能够精准破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塑造大党形象的“风向标”。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标杆,也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窗口。从“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到“十年不够就二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这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执政定力,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百年大党坚强的作风保障。
构建全链条实践体系,以系统观念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已从“作风建设突破口”升级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构建全链条实践体系,以系统观念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学细研中增强本领。要以学铸魂。夯实思想根基,组织党员干部逐章逐句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纪委编写的《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印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等书目和文献内容,掌握精髓要义。要以案促改。认真学习中央、省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印发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运用国内省份和本地等查处的违规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等典型案例,开展“以案促改”专题研讨。
在接受监督中真查真改。要及时建立“问题清单”,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排查调研走过场、会议“空转”、文件“注水”等问题,形成“一问题一档案”,分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还要注意分类实施,针对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不同群体,定制“作风建设必修课”,防止“上下一般粗”。要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公开信箱”“作风评议码”等形式和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整改成效的“硬指标”。
在阳光操作中完善制度。要阳光操作,适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三公”经费、公车使用、差旅报销等开展“智慧监督”,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要完善制度,规范完善发文发简报、公务接待、会议管理、调研规范等配套制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从“破题之举”升级为“制度矩阵”。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从延安窑洞的整风运动,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再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引领事业发展。面向未来,唯有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纲,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方能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以优良作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