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电”亮绿色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廖凌云 本报通讯员 郑瑞南

版次:02  2025年05月14日

点对点精准巡查生产现场,零延迟实时传输设备状态,全自动智能分析异常工况……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电投上海电力田集电厂,看到一台蓝色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代替人工对高温高压区域设备进行巡视扫描,它能够按照设置好的时间自动进行巡检,自动生成巡检记录,对减轻巡检人员工作量和电厂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田集电厂以“数字智能化”建设为主线,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开发建设了智慧巡检系统,利用智能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分析、“慧眼”识违,设备故障参数异常识别率达96%以上,年均节约人工成本105万元。

走进电厂集控室,智能优化风险地图应用模块大屏,为全厂生产概况提供了直观简洁的“第一窗口”;环保监测平台实时分析脱硫脱硝等设备运行趋势,提前预警、自动调节……田集电厂大力探索实施“科技兴安”,坚持“技防”为先、“人防”为本、“物防”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前沿技术,集中监控、紧急报警、无人机防御、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车闸等系统协同作战,持续控风险、治隐患,创下安全生产运行5100天的记录,有效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在“王劲松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王劲松正带领创新团队开展项目攻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让这里成为攻克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引领作用下,2024年,该厂多名员工在国家级、省级、集团级技能竞赛中获奖,源源不断为企业、行业培养输送技术人才,助力“人才兴企”。

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转型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传统能源电力企业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快车道的必由之路。

田集电厂为加快打造一流绿色电厂,坚持绿色低碳全面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全面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电力保供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企业在每年全国大机组对标竞赛中,始终处于同类型机组的领先水平,四台机组均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超3600吨。累计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70余项,年节约标煤11万吨。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转型路上,田集电厂正保持“进”的态势,汇聚“强”的动能,守护好“皖电东送”的星辰之约,为长三角地区能源保障和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