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中医护理有妙招 助力患者重归健康生活

邹梦云

版次:A03  2025年05月13日

卒中一旦发作将会引发健康危机,对病患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然而,在中医智慧影响下,卒中后康复之路并不孤单。中医护理根据自身特殊的治疗机制、诊疗手段、护理观念,帮助卒中病患重拾生活希望。

一、中医理论:卒中的认知与原理

基于中医领域,卒中属于“中风”范畴,分析其主要发病原因,卒中并非单一病症,是受诸多病理因素影响。有关研究指出,卒中的发病与人体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有关。随着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气血运作不通、脏腑功能损伤,导致卒中发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卒中后康复属于长期系统工程,主要目的是促进病患身体功能的恢复,重建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为此,中医护理注重整理观念、辨证施护基本原则,为病患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整理观念”下,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卒中症状也是整体失衡的具体表现,为此中医护理要重视卒中症状,例如肢体偏瘫、言语模糊等,并从病患的全身表现、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入手,通过全面评估病患的整体情况,以便制定全方位康复方案,改善病患的预后效果。同时,“辩证施护”也是中医护理的精华,通过望闻问切会诊,对病患的面色、舌象、脉象进行观察,了解病患的病史症状,准确判定不同的证候类型。

二、妙招揭秘:中医护理方法

1.中药调理与气血调和

中药调理作为中医护理的关键,对卒中后康复有显著作用,医护工作者根据卒中病患的不同证候类型,选取相应的中药方剂加强干预。例如,对气虚血瘀型病患来讲,选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等药材,发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有效恢复,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对阴虚风动型病患来讲,中医护理选取白芍、天冬、玄参、牡蛎等药物,以调理阴阳为主要原则,发挥滋阴潜阳、息风止痉的作用,有效改善病患肢体抽搐、震颤等不适症状。除此之外,中医护理工作者还要结合病患的病情特点、体质情况,合理调整中药方剂的药物类型、使用剂量,提高整体治疗成效。

2.针灸干预和疏通经络

脑卒中后肢体麻木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对病患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针灸属于传统中医技法,对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治疗有显著作用。在卒中后康复护理中,运用针灸干预疗法效果明显,可发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使病患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得以灵活恢复。在针灸干预中,选取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等,刺激头部、颈部、上肢、下肢等部位,能够促进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有效恢复。针灸治疗时也要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病患的证候类型、症状特点,选取适当的针灸穴位、针刺方法,做到辨证施治,使病患的气血流通保持顺畅,缓解病患的不适感。另外,由于针灸疗法治疗安全,不会对病患带来极大副作用影响,适用于各种类型、各个阶段的卒中病患,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针灸还能与艾灸、刮痧等治疗相互融合,发挥双重作用机制,艾灸利用热力,对穴位起到刺激性作用,加快气血流通;刮痧能够促进淋巴排毒,改善局部肌肉、皮肤的紧张感等。

3.推拿按摩与舒筋活络

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秘密武器,在卒中康复护理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医护工作者利用专业的推拿技法,能够使病患的肌肉放松,改善痉挛症状,促进血液循环,使病患的肢体僵硬、肢体疼痛症状逐渐缓解。推拿按摩根据病患的病情状况、体质特点,利用按、摩、推、拿、揉等方法,能够刺激人体肌肉与经络,使血液运行顺畅,改善脏腑功能。按摩属于常见的中医辅助疗法,能够提高病患的康复效果,在卒中后治疗中,按摩方法有许多,一是头部按摩,用手指按摩头部,从额头处开始,逐渐向后移动,直至颈部,能够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病患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二是颈部按摩,用手指按摩颈部位置,从颈部一侧开始,逐渐向另一侧移动,有效改善肩部肌肉紧张感,促进肩部血液流通。三是肩部按摩,用手指按摩肩部,从肩部一侧开始,逐渐向另一侧移动,能够改善病患肩部肌肉紧张感,加快肩部血液流通。四是背部按摩,用手指按摩背部,从背部一侧入手,逐渐按摩整个背部,缓解背部紧张感,加快背部血液流通。五是手部按摩,用手指按摩手部位置,从手部一侧开始,随后按摩另一侧,改善病患手部肌肉紧张感,刺激手部血液循环。六是脚部按摩,用手按摩脚部,从脚部一侧开始,随后按摩另一侧,改善脚部肌肉紧张感,促进血液流通。在按摩推拿护理中,医护工作者能够根据病患的症状表现,改善推拿手法与力度,并传授病患正确的呼吸方法、放松方法,改善病患的不良情绪,使病患处于肌肉放松状态,提高护理舒适性,保障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尽管漫长,但是在中医护理理论指导下,病患能够重拾生活希望,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中医护理利用自身独有的理论优势、丰富诊疗手段,可以为卒中病患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康复护理服务。

(作者单位系肥东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