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凤台县关店乡关工委联动中小学、村(社区),扎实开展红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文化根脉与红色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节气课堂:追溯文明脉络,传承文化基因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商周时期逐步发展,至秦汉完全确立。”日前,关店乡陈庙村老教师、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蔡纪堂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讲述二十四节气文化。他介绍,春秋时期已确立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战国后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首次记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核心节气,构成四季转换的标志;秦汉时期,古人结合圭表测影与北斗星象观测,正式确立二十四节气体系,其框架与现代高度吻合。
“民俗活动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文化传承的舞台。”蔡纪堂说,“在快节奏的今天,青少年应牢记文化根脉,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场节气课堂,不仅普及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更引导青少年从节气文化中感悟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陵园追思: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凤台县板张集烈士陵园,关店乡关工委与中小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扫墓活动。陵园的守墓人讲述了革命先烈为解放凤台而壮烈殉国的英雄故事:“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用生命铸就了不朽丰碑。如今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牢记烈士的遗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据了解,关店乡中小学始终把红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脉作为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下一代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好好学习,立志成才,为民族兴旺不断壮大滋养。“我们还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塑造青少年品格的重要基石,通过举办黑板报、经典咏读、诗歌朗诵、听老英雄讲战斗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为青少年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提供精神支撑”。关店中心小学关工委负责人说。
端午讲堂:品味民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戴香囊。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认为这些植物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从纪念屈原到驱邪避疫,再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端午节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无论是在家庭中包粽子、吃油盒还是挂艾草,端午节都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日子。”关店乡前老村的关工委“五老”人员王金关正在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青年人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们听得很有兴趣,不时提出问题,并一起吟诵古人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慎终追远,方能行稳致远。”关店前老村关工委负责人表示,关工委不仅要讲好节气、端午等传统故事,更要结合现代节日,阐释文化内涵,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时代新人,以文化为根基,以理想为动力,成长为国家栋梁。”
从节气到端午,从烈士陵园到校园课堂,关店乡的系列活动构建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的育人体系。这些实践不仅让青少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在心中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让文化传承有根基,让红色基因有传人,正是新时代关工委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