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偶尔头疼是让家长们揪心的事。当医生建议给孩子做CT检查时,很多家长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种疑问:CT是什么?它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伤害吗?毕竟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器官都十分娇嫩,家长们自然会对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格外警惕。本文我们将从医学专业角度深入剖析儿童头痛时进行CT检查的相关情况。
一、CT的医学概念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多角度扫描,探测器接收信号后转为电信号,经计算机算法处理,生成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帮医生发现病变、损伤等异常,如同给身体拍高清“特写照片”。
二、CT的辐射原理
CT检查之所以会让家长们担心,主要原因在于它利用了X射线,而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X射线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与人体组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部分能量会被人体组织吸收,这个过程可能会使原子发生电离,也就是使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产生带电的离子。这种电离作用可能会对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物效应。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会立即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就像我们晒太阳,适量的阳光照射对身体有益,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长时间暴晒则可能导致晒伤等问题。CT检查的辐射剂量也是如此,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CT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次头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在2-5毫西弗(mSv)之间。
三、辐射对孩子大脑的危害有多大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在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会立即出现明显的组织损伤,如皮肤红斑、脱发、白内障等,而且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幸运的是,对于常规的CT检查,其辐射剂量远远低于产生确定性效应的阈值,所以孩子做一次头部CT检查,基本不会出现这类明显的即时损伤。
随机性效应则与辐射剂量没有明确的阈值关系,主要表现为发生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且这种风险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具体到某个个体,是否会因为辐射而患上癌症是不确定的。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活跃,相比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对辐射可能更为敏感,理论上受到辐射后发生随机性效应的潜在风险相对更高一些。
然而,这种风险增加的幅度实际上是非常小的。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数据统计,以头部CT检查为例,假设一个孩子在没有任何必要的情况下频繁接受头部CT检查,累计辐射剂量达到100mSv时,其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会从自然人群的1%左右增加到1.5%左右。但在实际临床中,孩子因头疼做一次或少数几次头部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因做CT检查而增加的患癌风险是微乎其微的。
四、有其他替代检查方式吗
当孩子头疼时,除了CT,还有其他检查方法,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及临床判断来综合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替代方案,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清晰呈现大脑结构与病变,对脑部先天性疾病、肿瘤、炎症等诊断意义重大。不过,MRI检查时长15-30分钟,孩子难以长时间配合,且机器空间狭小,部分孩子易恐惧,费用也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还存在限制。
超声检查同样无辐射,多用于腹部、心脏,在脑部疾病诊断中应用有限,仅新生儿可通过囟门观察脑部结构,囟门闭合的儿童无法清晰成像。
脑电图(EEG)用于检测大脑电活动,对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意义重大,若孩子头疼伴抽搐、意识障碍,医生可能考虑该检查。但脑电图主要反映大脑功能,对脑部结构性病变诊断价值不如CT和MRI。
五、什么情况下孩子头疼需要做CT
一般来说,医生在决定是否给头疼的孩子做CT检查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谨慎判断。如果孩子头疼同时伴有以下情况,医生往往会建议进行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一是头部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哪怕只是短暂的昏迷;二是频繁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三是出现抽搐发作;四是头疼症状持续不缓解且逐渐加重;五是有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如肢体活动障碍、瞳孔大小不等、精神状态异常等。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提示孩子存在颅内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严重的脑部病变,及时进行CT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孩子头疼做CT检查,家长们不必过度惊慌。CT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虽然存在一定的辐射,但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了解CT的原理、辐射危害以及合理的检查指征,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检查问题。当孩子头疼时,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才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关键。 (作者单位系安徽泾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