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饮酒之间的关系探讨

何三铁

版次:A03  2025年05月06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饮酒与麻醉之间关系的讨论,比如,有人认为酒量大的人在手术时需要的麻醉剂量更多,也有人认为麻醉药里可能含有酒精成份。

一、酒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1.肝脏代谢能力的差异

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无论是酒精还是麻醉药,都需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酒量大的人往往肝脏代谢能力较强,能够更快地代谢酒精和其他药物。因此,在进行全身麻醉时,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麻醉药物才能达到相同的麻醉效果。这是因为他们的肝脏能够更快地代谢掉进入体内的麻醉药物,导致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降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并非绝对。因为麻醉药物的代谢不仅受到肝脏代谢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本身的特性、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以及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异常等。

2.神经耐受性的变化

长期饮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酒精产生耐受性。这种耐受性不仅体现在对酒精本身的敏感性降低上,还可能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长期饮酒的患者在进行麻醉时,可能会表现出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增强,即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此外,长期饮酒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线粒体损伤等。这些损害会进一步降低神经系统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使得麻醉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

3.药效的降低与苏醒延迟

饮酒后,由于血容量增加和肝脏代谢能力的变化,麻醉药物的浓度可能会相对降低,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减弱。此外,饮酒还可能影响肝脏对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导致麻醉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出现苏醒延迟的现象。

4.麻醉方法的影响

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分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于局部麻醉,饮酒通常不会影响麻醉效果。但是对于全身麻醉,由于涉及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单一药物的代谢变化不太可能显著影响整体的麻醉效果。

二、麻醉药中是否含有酒精

关于麻醉药中是否含有酒精的问题,一般来说,麻醉药中并不直接含有酒精。麻醉药的主要作用是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以达到止痛和消除记忆等效果。而酒精则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与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备麻醉药时,通常不会添加酒精作为成分。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需要加强局部麻醉效果或减轻焦虑情绪时,医生可能会在麻醉药物中加入少量酒精。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且需要严格控制酒精的用量和浓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术前饮酒对麻醉的影响

术前饮酒对麻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术前饮酒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加和肝脏代谢能力的变化,从而影响麻醉药物的浓度和代谢速度,可能导致术中麻醉效果不足或术后过早清醒。其次,术前饮酒还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功能损害或加重原有的肝功能异常。酒精的利尿作用可能引发脱水,影响术中循环稳定性和药物分布。此外,急性酒精摄入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增加术中血压波动风险。长期饮酒者可能合并心肌病或心律失常,进一步威胁手术安全。酒精与麻醉药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二者叠加可能引发呼吸抑制、低血压,甚至术中缺氧。酒精易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延缓术后伤口愈合。长期酗酒者若术前突然停酒,可能于术后出现戒断症状(如震颤、谵妄、癫痫),需提前预防。

因此,在进行手术和麻醉前,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避免饮酒。术前饮酒可能显著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如果确实需要饮酒,也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麻醉方案,以确保安全。

四、个性化麻醉方案的重要性

鉴于酒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存在多种复杂因素,麻醉医生在制定麻醉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酒史、肝功能状态、药物特性以及手术类型等多种因素。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在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时,麻醉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饮酒细节,包括饮酒的种类、频率、近期饮酒时间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代谢能力和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此外,麻醉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和麻醉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适量饮酒或许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愉悦,但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在手术和麻醉的过程中,酒量会对麻醉药物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长期饮酒者需进行个性化麻醉管理,强调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动态调整及术后严密监测。 (作者单位系望江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