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属于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领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深入解析了CT技术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范围以及具体应用优势,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此项技术!
1、CT技术的工作原理
CT设备配有高精度探测器,能够发出X线束并针对受检部位进行旋转,通过连续性断面扫描得到不同截面的图像。设备发出的X射线在穿透人体组织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而具体衰减程度主要由组织厚度及类型决定。射线穿过人体组织后会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可见光,经光电转换器处理之后形成电信号,在数字/模拟转换器作用下这些电信号会转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分析的数字信号。在此情况下,计算机可以基于特定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确定射线衰减或吸收系数,并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排列,用不同灰度的像素呈现排列后的信号,从而生成CT图像。
2、CT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2.1疾病诊断
CT能够清晰呈现人体内部结构及各组织器官的形态,能够为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譬如,对于突发头痛且伴有肢体麻木的就诊者,通过CT图像显示的局部密度影可以快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对于阑尾炎等急腹症,CT可以帮助临床了解炎症渗出情况以及腹腔积血积液等问题,从而明确病情。在肿瘤的诊断方面,临床不仅可以通过CT技术观察肿瘤位置、形态以及密度,同时还可以判断周围血管是否受到肿瘤的压迫与侵犯,并且能够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恶性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此外,CT的三维重建功能可以为骨骼疾病的诊断提供立体化图像,而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的无创诊断。
2.2治疗引导
CT技术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活检与引流:针对肺、腹膜等部位的可疑肿物,临床可以利用CT技术规划进针路径,绕开重要脏器与大血管,保障活检安全。在脓肿引流工作中,临床人员可以在CT直视下准确放置引流管,从而避免开腹术造成的创伤。
(2)消融治疗:对于早期癌症,可以在CT引导下调控消融针走行方向及位置,提高消融精准性,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3)介入治疗:在椎体成形术、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性治疗中,CT可以为治疗操作提供确切引导,并且可以辅助临床人员对血管直径等数据进行测量,提高操作精准性。
2.3疗效评估
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定期实施CT扫描能够及时掌握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问题,据此评估手术或放化疗效果。
在肺炎、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CT可以直观反映炎症灶吸收情况,帮助临床进一步了解抗生素治疗效果。
在骨折等创伤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确认骨痂生长进度以及钢板、螺钉固定情况,根据实际效果确定后续干预方案。
2.4筛查与预防
CT技术不仅能够在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同时还具有筛查、预防疾病的作用。譬如,通过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癌进行筛查,通过早期干预来降低肺癌发病率或临床死亡率。此外,将CT纳入体检套餐可以及早发现隐匿性病变,如早期肾癌、早期乳腺癌等。
3、CT技术的应用优势
3.1非侵入性
CT扫描不涉及侵入性操作,虽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作用,但风险性低于传统的创伤检查。
3.2分辨率高
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通过密度值测量来捕捉人体组织的细微病变,漏诊风险较传统的X光片更低。同时,CT扫描支持三维重建,能够清楚显示扫描部位的空间结构以及骨骼、血管等组织。
3.3扫描速度快
在CT技术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CT扫描速度逐渐提升,大部分设备能够在20秒之内完成全身扫描,成为急诊检查的常用技术之一。
3.4多平面重建
CT扫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端之后可以实现多平面重建,生成不同角度的图像,如横断面、冠状面等,便于医生全方位观察检查部位,更好地评估病变。
3.5诊断能力强
临床人员根据CT技术提供的高清断层图像可以更好地了解器官组织形态,及时发现结节、囊肿等病变,同时能够掌握病灶的大小、位置等关键信息,据此作出合理诊断。
CT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在疾病诊断、治疗引导、疗效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系阜阳市肿瘤医院(阜阳市颍东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