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或曾目睹或听说过这样的紧急情况:一个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心跳停止,这就是心脏骤停,如果不立即进行救治,患者在几分钟内就可能失去生命。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本文就让我们跟随急诊科医生的脚步,学习如何在关键时刻正确进行心肺复苏(CPR),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心脏骤停的紧急应对措施
1、判断病情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轻轻拍打患者的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这可以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存在规律的起伏运动来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倾听或感知是否有呼气声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紧接着应检查其大动脉的搏动情况,常用的检查部位包括颈动脉或股动脉。若在这一系列评估中发现患者无任何反应,这通常是心脏骤停的强烈信号。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呼叫急救电话
在确认患者心脏骤停后,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的病情和所在位置,请求专业医疗团队的帮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如果现场有其他人,可以请他们帮忙寻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或协助进行心肺复苏。
3、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核心措施。它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第一,胸外按压。要求将患者平躺于坚实的平面上,急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左手掌跟紧贴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腰背部肌肉力量,以适当的速度和深度(通常为100至120次/分,5至6厘米)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目的是手动“泵”血,将血液挤压到全身各个脏器,防止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第二,开放气道。在进行了胸外按压之后,接下来要求急救人员检查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任何异物,如呕吐残留物、松动的假牙等,然后采用特定的手法来开放患者的气道。常用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使患者的头部后仰,从而使得气道形成一条直线,极大地减少了气体进入肺部的阻力。第三,人工呼吸。急救者需要用自己的手指轻轻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止气体从鼻腔溢出,同时,用自己的口部紧密地覆盖住患者的唇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随后,按照正常的呼吸节奏和力度,向患者的口内均匀而持续地吹气,每次吹气持续大约1秒,吹气时看到患者胸部有微微起伏即可。人工呼吸的目的是建立起有效的人工循环与呼吸道的气体交换,保证患者身体各个器官血液与氧气的供应。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不要中断。即使患者开始恢复意识或呼吸,也需要继续进行按压,直到专业医疗团队到达。另外,还要注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通常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4、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种设计紧凑且便于携带的医疗急救设备,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分析患者的心律状况,并在检测到需要时自动施加电击治疗,帮助心脏恢复跳动。如果现场有AED,并且急救者接受过相关培训,可以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使用AED对患者进行电击治疗。在使用AED的过程中,遵循设备的语音指导是确保操作安全有效的关键。
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方法
1、持续监测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病情不稳定,要及时给予吸氧,避免引起胸闷气短或者呼吸困难,影响到生命健康。
2、绝对卧床休息
做心肺复苏后,可能会导致患者肺部出现损伤,生命体征不是特别稳定,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不要下地活动,有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3、静脉输液
患者在做心肺复苏后,由于病情还不是很稳定,要及时通过静脉输液,缓解体内的血压血脂或者体内的炎症,防止出现肾衰竭或者炎症感染。
4、药物治疗
在医院环境中,医生可能会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来治疗心脏骤停。这些药物可以使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使冠状血管扩张、心肌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以及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从而提高心输出量,帮助心脏重新跳动。
5、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如心肌梗死立即行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PCI);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钾)需快速纠正;非心脏病因包括处理低体温(复温)、中毒(解毒剂)、肺栓塞(抗凝/溶栓)等。
三、预防心脏骤停的注意事项
1、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减少肥胖风险。
2、适量运动
维持规律且适量的体育活动,诸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形式,对于提升心肺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达到最佳的健康效益,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尤其有心脏病史者),运动前充分热身。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等潜在健康问题。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肥胖、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心脏彩超(Echocardiogram)。必要时进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家族中有猝死或遗传性心脏病(如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者,建议基因检测和心脏专科评估。
4、避免不良习惯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风险;酒精过量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
5、管理压力
长期压力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建议通过冥想、瑜伽或心理咨询缓解。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心肺复苏是逆转心脏骤停致死进程的核心急救技术,其规范操作直接决定患者生存概率与预后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为身边的人筑起一道生命的防线。
(作者单位系无为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