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孩子以后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近期,高女士在八公山区妇联12338维权中心电话回访中向工作人员再次表达了感谢。今年3月,高女士致电区妇联12338维权热线,因她13岁儿子抚养问题向区妇联寻求帮助。
“我们经过了解,高女士与前夫婚后生育一子,之后双方离异,儿子由男方抚养。2024年,高女士的前夫患癌去世后,孩子一直在奶奶家生活,期间高女士每个月给儿子生活费,镇政府也为孩子及其奶奶办理了低保。现在孩子奶奶被叔叔接至外地看病,孩子一人在家,母亲高女士因为孩子抚养问题,与孩子叔叔发生争执。”八公山区妇联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了解情况后快速响应,立即联合镇妇联、“老娘舅”调解团,针对高女士的需求,研究调解方案,共同调解。
为妥善化解纠纷,八公山区妇联与相关部门采用“双面调解”工作法积极化解矛盾。妇联调解员从女性角度详细地向高女士释法明理,“老娘舅”调解员则耐心与孩子叔叔沟通,引导其换位思考,理性面对问题现状。同时,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家事纠纷化解原则,该区妇联主动与老娘舅、民政部门、村委会进行对接,发挥相关单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进一步了解双方的生活、经济状况及子女受抚养等情况,并用实际案例让高女士真切了解留守儿童对子女成长的诸多影响,引导其从子女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协商抚养权的归属,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诉求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近年来,八公山区妇联不断优化提升“组织嵌入、工作融入、力量加入”的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以12338妇联维权中心进驻区综治中心为契机,推进妇女维权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巾帼力量。今年3月,八公山区妇联“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正式挂牌,目前共接待来电来访10起,排查走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隐患家庭37户,参与调解36户。
立足需求,系统打造维权服务窗口。该区妇联紧扣妇女儿童多元化需求,在入驻综治中心建设中,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政策咨询解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心理健康以及法律援助等多元化维权服务。线上,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接听群众诉求,为求助者提供法律建议、心理疏导等服务,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线下,实行网格员与妇联执委“双向任职”,持续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做好信息摸排、帮扶引导、侵权排查、发现报告等工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落实回访制度,有效防止矛盾复发。
创新机制,合力构建多元化解体系。区妇联在区综治中心亮明“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标识,明确入驻阵地职责任务,建立运行机制,主动对接综治、司法等部门,将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平台受理,多个部门联动”的维权工作格局。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采取“五心调解法”(耐心倾听、交心沟通、公心说理、诚心化解、尽心回访)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区妇联依托综治中心,纵向与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妇联干部联动,横向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实施多方联动,为妇女和家庭提供投诉受理、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关爱帮扶等“一站式”维权服务,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多样化维权需求,确保妇女群众的诉求处置及时高效。
建强队伍,夯实基层维权根基。该区妇联积极强化维权力量,与区司法局通力合作,建好“婚调员”队伍,实现全区基层妇联主席“巾帼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八公山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合作协议,将基层妇联干部和婚调志愿者纳入区级司法部门登记在册的“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婚调+”模式,为来电来访者提供“婚调+心理疏导”“婚调+家庭教育”“婚调+法律援助”“婚调+跟踪回访”“婚调+普法宣传”等服务,实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闭环式办理、全流程管理。与此同时,该区妇联用好巾帼志愿者队伍,组建由律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心理咨询、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活动,深入镇村(社区)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切实打造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坚强堡垒,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