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节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它如同隐匿在身体里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关节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关节炎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不同类型的关节炎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深入了解这些,对于患者及时治疗、缓解病痛意义重大。
一、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磨损危机”
骨关节炎堪称最为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尤其青睐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日复一日地承受身体的重压与磨损,就像汽车轮胎,行驶里程数多了,磨损自然加剧。软骨逐渐变薄、破裂,失去原本的缓冲保护作用,骨头之间直接摩擦,引发炎症与疼痛。肥胖、关节创伤、长期过度使用关节等因素,都会使得关节软骨的磨损状况“雪上加霜”。
在症状方面,患病关节往往会出现疼痛,初期可能只是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等负重情况下发作,休息后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愈发频繁和严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关节还可能出现肿胀、僵硬,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尤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减轻,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
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首先是基础治疗,包括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合理地运动锻炼也至关重要,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既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又不会过度磨损关节。药物治疗方面,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与炎症,像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透明质酸钠,可起到润滑关节、保护软骨的作用。对于病情严重、关节畸形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敌我不分”,错误地将关节滑膜当成外来敌人进行攻击。滑膜炎症持续发展,会逐渐侵蚀关节软骨、骨质,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引发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感染、吸烟等也可能诱发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双手、腕、足等小关节,且呈对称性发作。患者常感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这种晨僵现象通常会持续1小时以上。病情严重时,关节会出现畸形,如手指的“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畸形,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除关节症状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极为关键。药物治疗是核心,常用的抗风湿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它们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关节破坏。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等,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同时,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关节疼痛与炎症,糖皮质激素在病情活动期也可短期使用以迅速控制症状。康复治疗同样不可或缺,在病情缓解期,患者应积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畸形,提高关节活动度。
三、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晶的“关节之乱”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当血尿酸水平长期过高,尿酸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剧痛。高嘌呤饮食,如大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酒类等,是诱发痛风发作的常见原因。此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痛风性关节炎多在夜间突然发作,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甚至轻微的触碰都会引发剧痛。首次发作通常在数天至两周内自行缓解,但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会反复发作,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受累关节也会增多,严重时可形成痛风石,破坏关节结构,影响关节功能。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期,首要任务是迅速缓解疼痛,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缓解期则要通过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同时,患者必须严格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痛风的防治也有着重要意义。
四、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的 “僵化之痛”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90%以上的患者携带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如肠道感染等,也在疾病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僵硬,活动后症状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炎症逐渐向上蔓延至胸椎、颈椎,导致脊柱活动受限,出现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形态与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可能累及外周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等,以及眼、肺、心血管等器官,出现相应症状。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与炎症,改善关节功能。抗风湿药物如柳氮磺吡啶,对于外周关节受累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生物制剂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还应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如深呼吸训练、脊柱伸展运动等,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防止脊柱畸形。物理治疗如热疗、按摩等,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与肌肉紧张。
关节炎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发病机制、症状特点与治疗策略。无论是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磨损,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系统紊乱,无论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尿酸结晶作祟,还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关节病变,都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了解这些知识,患者才能在疾病发生时,迅速及时识别,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系东至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