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以“三全育人”为路径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基于“大思政课”视角下的“守正创新”教育实践,则要充分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目标不动摇,通过构建思政课“大格局、大目标、大队伍”的育人框架与整合学校、社会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从而,基于对话语体系、教育表达方式、教学形式的革新,保持思政教育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满足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加速思政教育内容传递速度及要素流动,为思政教育实现多层次、系统化推进夯实基础。
一、坚守教学任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守正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也是突破教育实践困境的科学举措。学校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思政教学方法、路径及模式,确保思政教育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对新教学形式的探索,保证大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所以,新时期“大思政课”的教育发展,必须通过精神、文化、政治与思想教育,持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深化教学引导,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青年人才成长及发展需求,培育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校还需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通过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学,提升思政课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譬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大思政课”要重点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依托以文化人的教育内核,将我国在科技、文化、经济、国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逐一展现。同时,把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者、走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前沿的奋斗者、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默默耕耘的奉献者的优秀品质、个人事迹及感人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将这些爱国者、奋斗者及奉献者与国家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从社会向善的力量中汲取养分,帮助学生从“小我”到“大我”进行升华,把微观践行、中观参与及宏观担当的使命责任以更为立体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呈现。最终,通过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树有“大德”和“真才”之人。
二、夯实理论根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阐释
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涉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等基本原理,学生普遍对此类内容缺乏了解。深化党的创新理论阐释,通过对思政理论内容的具象化表达,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领会,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需体现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通过利用在线课程、短视频、互动视频、在线直播等形式,将思政内容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譬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助农扶农及脱贫攻坚案例开展知识讲解,分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在夯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上,提升“大思政课”教学质量,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三、构建互动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教育体系
新时期“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则要摆脱单向循环的教育困境,进一步借鉴“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教育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的系统化推进,确保思政教育能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全过程。从实践创新的角度来看,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社区的教育联动,进一步打造课内实践、课外互动双向协同教育机制。在课内实践方面,学校要通过教师与企业、社会团体的联动,为学生的思政知识应用提供支持。譬如,通过与非营利性机构、公益型国有企业、企业基金会的联动,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强化学生使命感的角度开展教育互动,让学生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思想品质。以“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人物承载大情怀”这一理念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学生产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内生动力及构建“思想+精神”的双重赋能课程体系提供支撑。在校外实训方面,学校可以与社区开展合作,通过让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检验“大思政课”的教学成果,并磨炼学生意志,加速“大思政课”的教学成果转化。
四、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感染力
“大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以满足思政教育的多元需求。因此,新时期“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要以提升教学内容感染力为契机,培养学生对思政知识内容的学习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譬如,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较为关注的网络舆论、社会热点话题融入思政课堂,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问题讨论,教育引导学生对网络舆论、社会热点话题形成正确看法,在课程教学引导方面,教师还需注重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将生硬政治话语转化为生动事例与客观论据,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让“大思政课”的思政教育能把贴近民生关切、贴近地域文化及贴近时代特征的价值叙事,作为提升教学感染力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