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的正确性对人才培养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艺术观是其三观的体现,对艺术创作所表达的艺术观念和精神内涵产生直接影响。艺术院校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成为人民文艺工作者。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观教育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艺术人才创作的价值导向。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艺术理论知识、技能技巧以及文化、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修养。艺术观的培养对学生成长为何种人才具有指导意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根本性作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责。艺术创作者要创作出有价值、有内涵的作品,必须将人民放在心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出符合人民精神需要的优秀艺术作品。
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的方向均受艺术观教育的影响。艺术观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品位,对社会潮流和风向起着引导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艺术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艺术创作者要铭记任务和使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引导学生创作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作品,才能体现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艺术院校的学生在人生阅历等方面经验较少,尤其是深入人民群众中体验和观察生活的经历缺乏,导致艺术院校的学生历练不够,思想相对单纯,缺乏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能力。这种不足会导致艺术创作难以以人民为中心,影响艺术创作的立意、角度和品质。
学生普遍认识不到艺术观教育的重要性。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技能教育兴趣浓厚,但往往轻视文化知识及素养的学习和培养,导致理论基础薄弱,错误地认为艺术仅是技术,忽视了技术为艺术服务、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有的学生虽注重技术和艺术理论学习,但缺乏对艺术观形成正确认识,未能意识到艺术观对艺术创作的价值导向的根本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但在实际中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教育中。艺术院校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三观及艺术观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建设。
三、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举措
首先,向人民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是向人民学习的先决条件。文艺工作者应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乐人民之所乐,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学习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是向人民学习的根基。文化包含艺术,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持。深入群众、扎根生活是向人民学习的关键。艺术院校应制定相关措施,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创作出有情感、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其次,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应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文艺工作者还应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通过艺术创作宣传中国故事和国家形象,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社会主义新型艺术人才。
最后,做人民艺术家。成为人民艺术家必须具有家国情怀、政治素养及人文修养。艺术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此基础上加强文化修养,创作出符合人民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成为人民艺术家必须具有工匠精神,并为此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艺术院校应灌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艺术创作体现民族情感。成为人民艺术家还必须注重和发挥教师群体的关键作用。学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尊师重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将教书育人融合到一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
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院校和艺术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通过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更加繁荣、更有活力的艺术创作环境,期待更多能够触动人心、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
(作者单位系朝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