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周姝婷

版次:A03  2025年04月25日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不仅是红色记忆的展示,还在生命强度与生活厚度的融合中凝结为民族精神的内核,并被不断赋予时代精神的内涵。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能够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

首先是推动产业兴旺。红色资源可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以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为载体的红色资源,能够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例如,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等红色旅游项目,实现了红色资源与乡村产业的有机结合,既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农业以及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可以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造一批以“红色+”为核心的多元产业发展业态。例如,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带动乡村现代农业、茶产业、林果等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其次是培育文明乡风。红色文化不仅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精神源泉,也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文化中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可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通过深入宣传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英雄人物及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广大乡村群众对国家民族及当地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提升,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最后是提升治理效能。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深刻内涵,为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乡村工作提供现实指引。通过研究和整理党在不同时期关于乡村治理和领导农村工作的可行性经验,可以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乡村工作提供现实指引,切实增强乡村治理效能。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努力奋斗,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熏陶作用,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学习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还能够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为民服务的信念,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转化为拼搏奋斗和为民服务的不竭精神动力,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挥洒汗水、辛勤耕耘,保障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一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要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力度,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乡村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来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拓展红色产业链条,打造乡村产业。可以结合乡村实际情况,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和路线,形成“红色+旅游”产业形态,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将革命遗址、红色故居、革命纪念馆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和推崇的红色旅游产业链。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还可以促进乡村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要发布乡村红色旅游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在社交媒体上扩大乡村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系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