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课上,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博弈实验。
因为我们是药科类大学,未来大部分都是医药行业从业者,所以就模拟医药代表给医生回扣的场景。老师让学生各自分组,每两组互相为竞争对手,都需要将手上的药卖给同一位医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给医生回扣,如果两组都给,那么各得2分,如果两组都不给,则各得4分。但如果一组给、一组不给,那么给回扣的那组得10分,不给的那组得0分。期间不能与对手小组有任何沟通,共计30轮,最后按各组总得分进行排名。
起初,大家都以为这是个运气比赛,毕竟对方是否会给回扣,完全是一个随机事件。但渐渐地,随着实验进行,我忽然发现有几组的得分已经一骑绝尘,远远地甩开了其他组,其中就有我们的对手小组。
仔细看过数据之后,我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那些得分高的小组,他们的决定始终都是给医生回扣。这样每轮至少也能有2分保底,况且如果一旦碰上对面选择不给回扣,他们则可以一下子加10分。也就是说,不管对手如何选择,只要己方始终选择给回扣,那么便可以置于不败之地。
发现这个规律以后,我们小组也当机立断,每轮都选择给医生回扣。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将比分拉回来,但随着实验继续,我们渐渐发觉,我们的得分依然垫底。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的对手小组排名也在逐渐下降,因为我们双方均是每轮给回扣,因此大家都只能得到最基础的2分。
但此时改变策略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即使我们先低头,选择不给医生回扣,但对手小组却依然给,那么我们连基础的2分都拿不到了。于是,我们和对面只能互相僵持着,谁也不肯先让步。
实验结束,不出意料,我们这些选择始终给回扣的小组,最后的总得分都是倒数。老师环顾四周,才缓缓说道:“想必大家刚刚都已经发现了,只要选择一直给回扣,那么在初期,是可以赢过别人的。”
“但你们笑到最后了吗?”
听见老师的质问,我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接着说:“大家别以为这只是实验,要知道,这在现实中可是真正发生过的。你们的师兄师姐去做药代的时候,也都面临过这个处境,到底要不要给医生回扣?不给吧,又怕竞争对手给了,医生用他们的产品。给了吧,又会压缩自己的利润。”
“但,谁都不敢赌,赌竞争对手不会给。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选择给回扣,竞争对手当然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就是,大家不光给回扣,还开始拼回扣的力度。一开始,业内普遍的回扣比例是百分之十,到后来被互相卷到了百分之二十八。”
“整整百分之二十八的回扣,大家想想,利润还剩下多少?”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试验再来一次,你们要如何选择,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
那堂课的内容使我记忆犹新,这不仅是一次博弈实验,更是一次有关人性的考验。从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