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饮食护理:如何缓解消化负担?

汪淑琴

版次:A04  2025年04月22日

胰腺癌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消化功能的下降。对患者来说,以前轻松搞定的一顿饭,现在可能变成了消化上的负担。其实,调整饮食并不一定复杂,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饮食方式,帮助身体更轻松地吸收营养,同时尽量减少消化系统的压力。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饮食建议,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吃得更舒服、更安心。

一、胰腺癌患者的消化特点

胰腺癌常伴随胰腺组织破坏与导管阻塞,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引发一系列消化障碍。患者进食后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部分人甚至经历腹泻或体重骤减,主要由于胰液分泌不足、脂肪分解受限及全身炎症反应所致。胰腺癌影响胰液的合成与释放,使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难以充分分解,进而降低营养吸收效率。尤其在脂肪消化方面,吸收障碍不仅影响能量供给,还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进而波及其他生理功能,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发酵,进一步增加胃肠负担,加重不适症状。

二、缓解胰腺癌患者消化负担的饮食建议

1、合理调整饮食

胰腺癌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为核心原则,建议优先选择富含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蒸煮的鸡胸肉、去皮鱼肉(如鳕鱼、鲈鱼)、蛋清、嫩豆腐、豆浆等。蔬菜需煮至软烂,如胡萝卜泥、南瓜泥、菠菜叶等,避免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刺激肠道。碳水化合物可选用精细米面制品(如软米饭、面条)或藕粉、米汤等流质,避免油炸、油酥类高脂主食。对于营养搭配,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肿瘤早期以增强免疫力为主,可增加山药、香菇、大枣等食材,同时搭配富含抗癌成分的苦瓜、核桃等;术后恢复期要重点补充气血,推荐糯米、赤豆、枸杞、无花果等,并搭配软烂的鱼肉、蛋羹以促进伤口愈合;化疗期间若出现白细胞下降,可增加核桃、大枣、骨髓汤等升白食物;食欲不振时用山楂、猕猴桃、薏苡仁等健脾开胃。

2、分餐少量进食

胰腺癌患者常伴胰岛素分泌受损,导致血糖调控不稳。一次性大量进餐容易使餐后血糖急速上升,随后又可能急剧下降,造成显著波动,采用分餐少量进食的方法,通过较频繁而适量地摄入能量,有助于保持血糖平稳。一项临床观察显示,每日分5次进餐的患者,其餐后血糖波动比传统三餐制降低约15%~20%。稳定的血糖不仅减轻胰腺负担,还能避免高低血糖对代谢产生二次损害。实际操作中,建议每天进餐4~6次,将总热量均衡分配,如早餐、中餐、晚餐及上午、下午的小餐,每餐间隔2~3小时,以便胃肠道在消化完毕后获得足够休息,同时防止因长时间空腹引起血糖波动。

3、适量补充胰酶

由于胰腺功能受损,80%~90%的患者需依赖胰酶替代治疗(PERT)。具体来说,根据每餐脂肪含量调整剂量:正餐一般需补充4万至7.5万单位脂肪酶,而零食剂量减半;当一餐含10g脂肪时,至少需要2.5万单位。胰酶制剂必须随餐服用,建议分三次(餐初、餐中、餐末各1/3)吞服,避免提前或餐后服用导致酶活性降低。

4、补充水分平衡

胰腺癌患者每日应摄入1500-2000ml水分,主要以温水、淡绿茶或蔬菜汤(如西红柿汤)为主。若出现腹泻或呕吐,可补充电解质饮料(如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糖盐水(500ml水、4.5g盐、20g葡萄糖)。应避免冰水、咖啡、酒精及高糖果汁(如芒果汁),以免刺激胃肠或引发血糖波动。如因肠梗阻或严重呕吐无法经口摄入,则可采用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鼻饲肠内营养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日常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

由于个体差异,胰腺癌患者需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需求,制定专属饮食方案。选材上,建议优先选择温和烹调、质地柔软的食品,如蒸、煮、炖制的瘦肉、鱼类、豆腐、鸡蛋和熟蔬,同时避免高脂、辛辣及油炸煎炒的菜肴。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与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但须适量摄入。饮食护理不仅依赖食物,还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心态,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如散步和轻柔伸展,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并以乐观心态缓解焦虑,间接改善消化功能。

总之,胰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合理的饮食规划、科学的进餐方式、温和的食材选择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构成了一套有效缓解消化负担的策略。虽然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但只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就能在改善消化不良的同时,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系安庆一一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