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冠心病患者的“隐形支架”

杨 洋

版次:A04  2025年04月22日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之前大家熟知的冠脉支架,因为体内留置金属材质等原因,被部分患者和家属担心。当然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耗材器械的种类在不断更新和精进,一种新型的材料——药物球囊,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患者的“隐形支架”,为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1.什么是药物球囊

药物球囊是在传统球囊的表面涂抹一层特殊的药物,在治疗期间,并不会像传统支架一样,永久性的植入在血管中,而是在释放完药物以后撤出体外。

2.药物球囊的工作原理

药物球囊主要依靠于表面涂抹的药物,常见的药物为紫杉醇,能够针对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效果,并且可以被快速吸收。治疗期间,医生会将球囊置入患者的病变部位,之后给球囊充气,使其能够紧紧贴合血管内膜,大约30~60秒,药物便能释放完毕,再将球囊中的气体抽出以后撤出球囊。此时紫杉醇药物就能够针对血管新生内膜生长进行抑制,避免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再次发生。

3.药物球囊的优势

3.1不会在体内留存金属

传统的金属支架需要永久性的植入患者的血管中,而药物球囊则在释放药物之后可以撤出体外,不会让患者的体内留有金属物质。

3.2吃药时间短

传统的金属支架在植入之后,为了避免发生支架血栓的情况,需要患者服用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药物,这会容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而药物球囊治疗的患者只需要服用3个月左右的双抗药物,之后改为单抗,缩短了药物的服用时间,有效的降低了出血等的风险。

3.3适合复杂的病变

除了解决例如小血管病变、支架内的再狭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等常规问题以外,药物球囊还能够灵活的应对各类复杂的心血管问题,从而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3.4降低二次手术的几率

传统支架植入以后若是再次出现了狭窄,二次植入支架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血管的直径变小,增加反复手术的几率。药物球囊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可以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

3.5恢复快

药物球囊并不会较大的损伤患者血管,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4.哪些人适合使用药物球囊

(1)曾经接受过传统支架治疗之后,再次发生了堵塞、狭窄的患者,通过药物球囊可以避免二次植入支架产生的血管狭窄问题。

(2)若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内径在2.25~2.80mm之间,会增加再狭窄的几率,使用药物球囊可以保护小血管的通畅性。

(3)若是斑块长在了分叉的部位,可以在主支血管植入传统支架,将药物球囊置入分支血管,降低手术的难度,提高疗效。

(4)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老年患者,可以使用药物球囊,减少服用药物的时间,降低出血的风险。

(5)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药物球囊术后的恢复快,并且不会在体内留有金属,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更小。

(6)血管长段堵塞的患者,使用药物球囊能够降低再狭窄、血管弹性降低的风险。

5.手术过程

5.1检查准备

在手术开始以前,医生会针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的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并叮嘱患者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5.2微创治疗

手术期间,患者需要平躺在手术床上,完成局部麻醉以后,医生会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沿着血管将导管、导丝送入到病变的部位,随后按照上述工作原理完成操作步骤。整个手术期间,医生可以在X线的辅助作用下,清晰的观测到患者的球囊以及血管部位。

5.3术后观察

手术完成以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此时医生会针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生命体征、穿刺部位的情况加以观察,并针对穿刺的部位实施压迫止血,避免出现血肿、出血等的情况。同时,患者需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用各类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术后复查,保证治疗的效果。

药物球囊是冠心病患者的“隐形支架”,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科普能够让大家对这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拥有正确的认知,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系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